·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川观智库>>正文

川观智库资讯丨我国商业火箭迎来真正拐点,液氧甲烷动力搭配不锈钢箭体或成火箭运力重要突破口

http://www.scol.com.cn  (2025-07-02 14:35:2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牛霄
作者:黄爱林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近日,继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宣布:计划今年完成首飞,挑战火箭“入轨+回收”后,又传来东方空间自主研制的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引力二号”风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业内分析,2025年将成为可回收火箭商业化的关键节点。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看来,一方面,低轨通信星座的部署为国内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我国火箭发射工位的数量及效率正在提升,同时还有众多在建、在规划发射工位,将形成“沿海+内陆”的互补发射网络。另一方面,2025年6月份起,天兵/蓝箭/中科宇航等均开始验证新型号大运载能力火箭以承接后续两大巨星星座发射任务,而今年和明年也是我国民营及国家队新一代可回收火箭的首飞验证大年,回收复用验证成功后,发射效率将迎来大幅提升。因此,2025年是我国商业火箭真正拐点。

为什么要重点提升商业火箭运载能力?我国正面临发射需求过大和火箭运力过小的矛盾,2025年太空资源争夺进入白热化,商业火箭的进度直接决定我国太空资源利用进度。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范威在第二届中国空天科技企业家年会上指出,一方面根据我国“星网”“千帆”等互联网巨型星座计划,未来5-10年我国至少有上万颗卫星需要发射;另一方面,根据2023年数据,我国只发射了221个航天器,目前火箭的运力缺口非常大。对比美国,我国商业火箭急需突破可回收火箭技术,提升运力、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而要提升运力、降低成本,最直接的做法是造运载能力更强、单公斤价格成本更低的大直径“胖子”火箭。千乘资本在最新报告中指出,2023年后真正有商业价值的火箭至少达到直径四米级,LEO运力(运载火箭将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7吨以上。未来,随着下一代卫星功能的复杂化与重量的提升,火箭最终会在直径7米级以上(参考蓝色起源的新格伦,LEO运力30吨以上)。

但是,当前仍受动力与结构两大技术限制。千乘资本认为,我国火箭发动机推力严重不足,急需大推力的全流量补燃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来解决。甲烷以清洁燃烧、高效冷却的特性,弥补了全流量循环结构复杂的缺点,最终实现“高性能+低成本+可重复使用” 的三重目标。同时,业内普遍使用的2219铝铜合金的材料体系,难以支撑五米以上火箭贮箱的研发,只有不锈钢的箭体结构才能克服。业内指出,火箭作为运输工具,未来的趋势必然是规模变大,运力成本降低。不锈钢的箭体结构和液氧甲烷的动力形式才能兼顾当下与未来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