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提到,当前发展未来产业,有利于加快形成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激发创新发展内生驱动力。眼下,中国各地正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目前来看,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不尽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对此,长城战略咨询认为,目前我国各地在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时,需要注意三个“通病”。
一是在产业选择上,部分地区对于产业领域选择追求多而全,不利于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且在未来产业赛道布局上尚未考虑自身基础,盲目追求热点。二是在培育举措上,很多地区只注重科研机构的物理集聚,并未采取有效的机制组织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联合攻关。此外,虽然各地都注重强化基金赋能产业发展,但未来产业培育更缺少的是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种子基金。同时,多数地区把场景作为招商的手段,依托场景培育本地企业上做得不够,“本地科技企业搞不定本地市场”的情况非常普遍。三是在推进机制上,部分地区只停留在未来产业规划层面,而尚未出台操作层面的行动计划和专项实施方案。且部分地区在未来产业培育推进机制层面还沿用传统产业培育“老办法”,缺少适合未来产业培育的隔离推进机制。
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长城战略咨询等机构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培育未来产业需要优先解决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一是动态调整未来产业方向,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建设前沿技术预见和技术调查平台,评估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成熟度;二是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地区合理化布局,可重点依托科学城/科技城、环院校科创生态圈建设2-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引导先导区认知升维;三是加快行业应用示范,比如培育典型案例、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等;四是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比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班或新设立专业部门负责推进未来产业的各项培育工作,出台未来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等;五是加大耐心资本支撑,设立国家级未来产业基金,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对未来产业投入力度,共同打造早期介入、全周期赋能的新型耐心资本。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