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神州大地,暑期文旅消费的热浪与气温同步攀升。全国铁路暑运62天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人潮奔涌如炽热岩浆,释放着流动中国的澎湃动能。当高铁串联起秦岭风光与巴蜀烟火,当博物馆夜场延长至星光满天,一场深度融合创新基因与惠民诚意的暑期消费大戏已然拉开帷幕。
业态创新打开消费新空间。各地突破传统观光模式,以巧思妙想点燃消费爆点。连云港将足球激情与西游文化、海鲜盛宴交融,球迷在绿茵呐喊后转身即可领略山海之美;吐鲁番则深挖“热”资源,打造沙疗康养特色品牌,让灼热沙砾转化为疗愈经济的“热土”。广东汕尾“直播+冷链+农旅”三链融合,无人机施肥、冷链锁鲜的荔枝三天直达餐桌,游客更可自驾入园体验采摘之乐。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只要善用地域禀赋,传统资源便能焕发崭新价值,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力引擎。
延时服务与精准优惠延长消费热度。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河南博物院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0点,“豫见·国宝奇妙夜”活动让日均接待量从1.2万人次跃升至1.7万人次;湖南博物院暑期延时开放至20:30,并联合意大利多家博物馆推出《遇见庞贝:永恒之城》特展,同步策划音乐会、主题导览等配套活动。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礼包亦诚意满满:成都推出“票根经济”,凭大型演出门票可免费游览武侯祠等文博场馆;湖南飞天山景区、南岳六大核心景区对中高考生免票或半价;湖北44家景区对考生免首道门票……这些举措如同精准滴灌,既降低消费门槛,又提升体验获得感,让消费热情细水长流。
文脉传承与情感共鸣提升消费质感。暑期消费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升华。成都以诗歌为魂,串联杜甫草堂、琴台路等古迹,推出10条“诗美成都”主题线路,让游客在“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吟诵中触摸千年文脉。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AI+低碳”研学题卡、湖北“青春与长江一起奔腾”研学旅游,则将知识探索与山水之美融合,而同程报告预测,2025年暑运期间民航国内航班亲子客群出行比例预计达34.7%,更显暑期文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信心。河北安平红色文艺巡演让纪念馆参观量激增65%,打动人心的文化共鸣与情感链接,正成为消费升级的深层动力。
暑期文旅市场这股奔涌的热潮,正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与内生动力的生动注脚。从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20℃的清凉到北京坊“千灯夜”的科技华彩,从洛阳龙门石窟夜游的恢宏到湖北6座室内滑雪场的“反季冰雪热”,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员干部正以创新业态为笔、惠民政策为墨、文化底蕴为纸,奋力书写扩内需、稳增长的时代答卷。
千方百计做大暑期消费绝非一时之策——它如同精心培育的盛夏果实,饱含创新智慧、惠民诚意与文化自信的养分。当文旅消费的列车满载人间烟火与文化馨香在神州大地驰骋,中国经济的巨轮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驶向更为辽阔的壮丽前程。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