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协同育人良好格局 促少年儿童健康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4-6-17 8:41:0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来兵 杨若怡
作者:刘来兵 杨若怡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浓浓关爱以及对做好少年儿童工作的深切厚望,为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在新时代,全面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凝聚合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少年儿童的教育关键

  在新时代做好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要明晰少年儿童教育的坐标定位。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少年儿童教育的灵魂。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之际,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者与践行者。在协同育人的体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明理,在实践中砺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其次,必须树立认识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在研究与总结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基础之上开展少年儿童教育。少年儿童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应注重少年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开展科学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期。对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应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之上,摒弃经验主义倾向。儿童发展的内涵包括大脑发展、身体发展、认知发展、道德发展、情感发展、公民性发展等。其成长环境存在差异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我国独特国情与儿童教育质量要求,关注不同区域以及年龄段儿童成长规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在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儿童教育。

  身心健康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与前提。全面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应将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一方面,应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实现育人、育才、育心有机结合。家庭是基础情感的来源,社会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场域,学校为关注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条件。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中心的设置,日常学习中教师多关注学生心理,能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专业且科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推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开足开齐体育课程,配备与完善体育锻炼相关基础设施,设置与创新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有收获地参与体育锻炼之中,帮助少年儿童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协同育人机制的时代价值

  健全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明晰协同育人在少年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协同育人即以育人为立场的共同目标追求,协调、整合、融通各方的有效资源和有效途径,进而形成提升育人效果的理论指导和自觉意识。协同育人有助于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的根本起点,明晰学校、家庭与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学校教育以“成绩”“结果”为导向,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多以“成人”为旨归。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为个体最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基,形成对世界基本的认识;社会教育则更多关注如何让个体树立一种崇高的理想,建立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协同育人有助于重塑教育价值的社会生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社会体验与感悟的重要基础;社会教育是促进个体适应与应对社会变化的外部力量。学校教育计划性与规律性的弊端在于削弱学生对于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协同育人正是发挥教育多元主体的独特教育价值,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与素质。

  明确协同育人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工作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凝聚合力,提升教育质量。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应更好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学校应发挥教育实践的持续性与专业性,及时关注与沟通学生情况,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包括学业状况、情绪情感、思想状态与行为表现等,关注学生变化与需要。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主动学习并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做到多沟通交流,少批评打压,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同时主动协同学校,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形成良性双向互动。社会应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在构建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开放共享社会资源以及形成良好社会育人环境与社会风气上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