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创新转化

http://www.scol.com.cn(2024-4-1 9:57:13)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易飞
作者:易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其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历来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古老文明展现出跨越时空的魅力和光彩。

  唯物史观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激活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创造性阐释的核心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依靠人民才有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邓小平也拥有非常深厚的人民情怀,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的精神资源,多次作出精辟的提炼和概括: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个方面的时代价值,其中之一就是重民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民为邦本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之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参与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深度传承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为邦本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等。

  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民为邦本思想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传统民为邦本思想之所以重视民众,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统治手段。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民就是目的本身,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其二,在传统民为邦本思想里,只有为民做主,没有让民做主。民众只是服务的对象,并不能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而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本与民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其三,民为邦本的“民”在传统社会里主要指的是从事农业的民众,其他民众比如工商阶层长期以来受到歧视,所谓“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把各阶层都调动起来,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思想道德的提升当作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为邦本与为政以德二者内在关联,要服务好民众这个本就必须修为政之德。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重视党性修养,并把思想道德的提升当作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共产党员提出要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还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作风的要求,也是德性的要求。邓小平同样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他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胡锦涛强调“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突出了“德”在选人用人标准和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员干部的“德”提出诸多要求,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结合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还意味深长地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在这些论述中,“为政以德”的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中国共产党对为政以德思想的超越,我们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传统为政以德思想虽然没有忽略法治的作用,但是重视的程度不够,始终认为德治是本,法治只是辅助。而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德治与法治同等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其二,传统道德文化受制于时代条件与认识水平,难免有一些过时、落后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推动传统道德文化与时俱进。其三,在传统为政以德思想中,官员道德境界的提升主要靠个人心性的涵养。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为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政以德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力量源泉。

  转化为实际行动,融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之中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今天传承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关键是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融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之中。

  在新时代传承民为邦本,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执政党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为民造福当作最大的政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障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次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根据唯物史观,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拜人民为师,扑下身子,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还要坚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党的治国理政全过程。

  在新时代传承为政以德思想,首先要加强政德修养。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克己奉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其次要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真正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后还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道德引领力。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并以上率下,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