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

http://www.scol.com.cn(2023-12-3 8:25:3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最近,来四川的游客纷纷将“文化”作为旅游的重要主题,正是当下文旅融合大趋势的缩影。今年以来,“文博游”不断升温,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就接待群众632.55万人次;演唱会、音乐节热度居高不下,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400.86%。游客用行程作出投票,见证了文化赋予旅游的强大动能,也印证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深厚意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前不久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要做好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文章,正体现了对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山水秀丽、文化多彩,完全有条件也有责任把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好,在融合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如今的文旅市场,愈发考验系统合力,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需要推动文化旅游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夜经济、城乡融合等趋势中寻找机遇。成都“夜游锦江”项目,利用数字光影技术复原曾经东门码头的繁华景象,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夜游文化体验;自贡恐龙灯会运用5G的网络优势,结合新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元宇宙”体验;宜宾“风起长江”“僰道长歌”大型沉浸式活动和“潮流音乐节”“马戏团奇妙夜”等主题特色活动抓住了夜消费需求……善与不同产业求合作、在不同场景中促融合,才能抓住创新新风口,在“文旅+”“+文旅”中挖掘文化瑰宝、提升景区吸引力。

  文化旅游,说故事很重要,非遗正是有历史沉淀的宝贵故事资源。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就要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等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看到,一个招牌可以点亮一座城市——自贡把非遗灯会民俗展会办到世界各地,吸引全球超5亿人次观展,把城市的名片传递给世界;一门手艺也能带热一片土地——云南楚雄州彝人古镇因彝绣而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四川,藏羌织绣出海走进联合国,引来爱马仕、星巴克等国际大牌争相合作,见证非遗的无穷潜力。南充打造非遗集市,广元举办“风云三国·今昭有戏”系列活动、加快推进“蜀道申遗”,眉山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省文化考古界人士持续擦亮三星堆、皮洛遗址两颗世界考古“双子星”……在保护中促进文旅产业,在产业创新中推进保护,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当前,城乡文化互鉴互促还不充分,乡村文化价值和转化不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短板,也是制约乡村游提升品质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还要把推动巴蜀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同城乡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统筹起来,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衔接起来,以城乡文化融合推进乡村游,促进城乡文化互鉴互促、倒逼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转移。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利用扶贫产业园,开发研学、亲子等特色旅游,找准了自身特色,未来,还要进一步和城乡文化资源、需求对接,让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不仅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步迈入动车时代,也一路经过多个景点,串联起三星堆、绵竹年画、古羌族碉楼等璀璨的文化瑰宝。散落在四川各地的文化遗产宛若一颗颗明珠,等待着我们用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打磨串联成更加璀璨的珠链,吸引四方游客。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