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何启示?

http://www.scol.com.cn(2023-11-13 9:01:3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耿静
作者:耿静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统一性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对中华文明本质的深刻洞察。

  那么,统一性如何形成?以统一性的启示为例,应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统一性的历史表现及其原因

  独特的生态环境为统一性奠定自然基础。我国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整体地理架构有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以高山、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为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与第一级阶梯以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分布着草原、沙漠和戈壁;第三级阶梯由平原、丘陵与低山组成,地势相对平坦,与第二级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分界线。广袤的区域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物产等方面千差万别。

  “胡焕庸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这是一条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分界线,该线以西涵盖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西北部分,以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东南部分。这条线同时又是一条农牧文明的分界线,线东、东南,以农耕文明为主,分布了90%以上的人口,线西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人口稀少,该线两边的人口地理分布具有稳定性。

  复杂的地质地貌,丰富的生态资源,互为补充的经济模式,为所居人群提供了天然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自成一体并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并促使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统一性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赓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中华民族实现大一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他废分封,行郡县,设三公九卿,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至汉武帝时代,采纳关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天下的“大一统”思想,并付诸实践,建立的制度与措施在当时的政治建设、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演进脉络中,“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的统一,体现的是历史的主流、历史发展的方向。即便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或多民族王朝并立时期,所建王朝都以正统自居,并极力争夺中原地区的“正统”地位,“大一统”思想始终倍受推崇,依然发挥作用,突显出政治上具有极强的向内凝聚特征,从而铸就出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这种凝聚力成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内生动力,是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的典型表现。

  统一性表现为“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多元”,指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信仰和文化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一体”,指各民族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多元”与“一体”深刻反映了各民族内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辩证和谐的共同体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一般认为,文化认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各民族对自身的文化认同,二是各民族间的相互认同,三是中华共性文化认同。显然,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具有包容差异,即包容了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特殊性,追求一致性价值观的特质。历史无论怎样发展,中华民族融为一体的状态没有改变,有着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以汉字为例,在地域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民族众多,语言资源丰富,从古至今,汉字不仅作为语言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且成为历史上各民族间文化联系的纽带,从中习得汉文化及思想观念,由此,费正清认为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大国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统一的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统一性还表现为共同的价值和精神追求。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相互嵌入的居住格局,他们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形成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铸就了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不断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一性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突出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作为处世之道,将天下观和中国观相结合,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家国理念重视人际、人伦、人本,能促进社会稳定,进而有助于中国长期保存政治统一、文化统一、社会统一。近代以来,尤其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外来侵略的严峻形势,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成为各民族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如至今留存于岷江上游的“辫子坟”,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四川大小金川和理县五屯屯兵及瓦寺土司土兵2000余人奉命赴浙江宁波等地出征抗英的史实,这些藏羌屯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诗篇,这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生动体现。维护祖国统一既是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又是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强大力量。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今的2000多年里,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分裂必然意味着社会动荡,而社会动荡则是生灵涂炭的开始,绝不能容许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告诉我们,国家统一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永远都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被侵略被压迫的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过70多年的建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实践证明,只有建设好坚强、统一的中国,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各民族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民族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寓于多样性中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性的统一,而是在坚守中华文化统一性立场的同时,又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坚定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坚持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系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