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http://www.scol.com.cn(2023-8-14 8:21:0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王一鸣
作者:王一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鲜明提出“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四个发力”每一条都是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都是为四川量身作出的战略指引。这些重要指示要求,该怎么准确把握?在工作中该怎么贯彻落实?思想周刊特别约请专家对“四个发力”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阐释,敬请垂注。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和四川省情实际,作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重要指示,对四川和全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挑战,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加力并举,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的主体地位。

  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呈现一系列新趋势。一是科技与产业发展融合度提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渗透性扩散性越来越强,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兴起,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发生革命性变化。二是科技创新范式深刻变革。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流程被压缩,科技创新的频率加快,基础研究水平决定了战略技术储备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供给能力,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向基础研究前移。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明显缩短。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渠道,通过开放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范围争夺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视中国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拜登政府推出“小院高墙”战略,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划定明确的战略边界,采取更严密更大力度的对华科技封锁措施,以在关键科技和产业领域实现对我国的绝对优势。美国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围堵打压,凸显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际竞争态势看,国家间竞争不仅取决于科技创新水平,也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那些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并能够迅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体两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迅速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综合排名升至第11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仍存在短板和弱项,主要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只有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加力并举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既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主动加力,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首先,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为主转向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新阶段,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创新战略上,要从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有较好基础、符合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具有较强战略价值的前沿领域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和非对称反制能力。在创新路径上,要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在承载关键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中间品领域,强化创新过程的市场需求导向,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实现更多突破。在创新政策上,要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其次,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主动加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实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过程,也是高新技术向产业领域扩散渗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过程。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随后国务院颁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办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行动方案的“三部曲”。各地方各部门也陆续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积极探索。企业日益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大量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业,产学研联合开展“研发众包”模式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逐步显现。但也要看到,科技经济脱节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转化动力不足、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主动加力,要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渠道,建设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推动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提升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更好把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超前布局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加大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等开放力度,赋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和大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局面,推动形成由企业提出研究任务、主动参与研发、最终成果由企业评价的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形式合作关系,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的政策环境。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育人,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畅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让科技成果产出与科技人员受益直接挂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多层次体系,解决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与科创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拓展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持续推进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与产品线上化,降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担保作用,提升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配合效率。

  四川拥有众多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机械、电子、汽车和医药等产业基础较为雄厚,有条件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重大原创成果方面实现更多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更多产业领域跻身国内国际领先行列,努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川观智库首席顾问)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