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发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http://www.scol.com.cn(2023-8-28 9:47:0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吕新业 赵丹丹
作者:吕新业 赵丹丹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从全国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只有在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才会有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到四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发力”的指示更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四川省的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省,四川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成为四川农业的新命题。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实际上主要的涵义就在于要在这五个方面同时发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产业振兴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四川应利用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优质稻米、茶叶、水果等。通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四川农业品牌。当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近一半,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我们要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收富农,确保农民充分就业。

  首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其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四川各地区的资源特征和优势特色,对产业布局进行相应调整,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向“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发展,催生新业态,搭建新产业载体,使小农户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发展连接城乡、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最后,实现乡村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质量和消费趋势,调整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利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手段,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形成“县乡联动、镇带村、村带村、镇村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与现代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富集,川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多,这为人才振兴提供了条件。要培养和发展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培育和引进,才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资源。目前,四川仍存在大量劳动力外流、“外向型、开拓型”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和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问题,关键在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

  首先,加强人才需求分析和招聘推介。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明确各地区各领域所需的人才类型、专业、数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招聘推介活动,精准匹配人才,确保人才可用。引导大批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和活力源泉。其次,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正视乡村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待遇。在引人才方面,充分利用“三支一扶”“乡村振兴计划”“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分类施策,激励约束相结合,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到农村工作创新创业;在留人才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出台税费减免、场地提供、项目支持、创业孵化等激励政策。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科技素养、职业素养和经营能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力”

  文化振兴要保护、传承和发展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和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文明,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城乡二元体制、市场逐利导向等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造成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使得乡村文化建设缺少了一定的人力支撑和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一定要做好乡村人才的培育、保护和引进工作,以解决乡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守住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守护“乡土气息”,继承和弘扬乡村优秀农耕、乡风文明和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和手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再次,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产业,根据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塑造文化展示区和特色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等项目。最后,培育和发展一支强大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作为促进乡村文化进步、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力”

  生态振兴旨在建立和完善乡村污染治理体系和各产业间生态监管体系,增强从源头控制乡村生态污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首先,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转型。运用绿色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加强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提升绿色农业品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其次,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发动基层干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倡导全民参与,激发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最后,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力”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乡村治,则天下安。从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组织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从多元治理理论来看,乡村治理离不开组织参与。可见乡村既需要组织,更需要发挥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组织振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首先,建立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需充分发挥把方向、议大事、抓落实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团结力,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主心骨”力量,确保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其次,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再次,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法治意识。加大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公平参与和共享发展成果。最后,推动乡村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家风家教家规。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守法、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作者分别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