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编看川剧的守正与创新

http://www.scol.com.cn(2023-7-21 8:41:3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郝雯婧 田祖婷
作者:郝雯婧 田祖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首届川剧汇演的剧目,大都以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传统故事和人物作为艺术再创造的资源,坚守川剧本体内核,并以川剧独特的艺术魄力,赋能经典故事的创新表达和川剧艺术品质的提升,在守正与创新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守正:解构经典故事

  戏曲属于内在系统性的完整理念与表演的输出,其创新性与剧目故事的原创与否并无必然联系。因此,改编剧在戏曲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典民间故事、名著小说和优秀文学作品,都可为优秀的戏剧舞台精品提供丰厚的改编土壤。

  在此次汇演中,有不少优秀的改编剧目,在做好川剧本土本色DNA的守正中,以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展现独属于川剧的艺术特征,坚守川剧的核心影响力。按照原作类型,这些改编剧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改编自民间传说的川剧剧目。《柳荫记》《白蛇传》分别改编自民间传说梁祝和白蛇传的故事。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和牛郎织女被称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遗,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尤以梁祝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二是改编自名著故事的川剧剧目。《武松杀嫂》《龙凤呈祥》分别改编自《水浒传》《三国演义》。《武松杀嫂》异于原著对故事人物的扁平和情节的简易,川剧的改编赋予了潘金莲更具人性的儿女情长,通过名角的唱腔、身段、技巧等功法,深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女性情感,体现了川剧折子戏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极强的艺术张力。

  三是改编自经典小说的川剧剧目。《尘埃落定》《江姐》分别改编自经典文学小说《尘埃落定》《红岩》。《尘埃落定》在川剧高腔的徒歌性、自由性、开放性音乐的推助下,与民族音乐完美衔接,呈现出独特的川剧魅力和充满魔幻色彩的民族风情,使川剧这门古典艺术具有了现代品格。

  创新:川剧特色赋能

  改编川剧剧目,离不开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要以川剧特色挖掘打造故事人物,在传承文化传统精髓和坚守川剧本体内核的基础上,发挥艺术智慧,展开大胆想象,用更成熟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对待改编剧目的表现形式、表演分寸甚至剧情改编,才能摆脱口号式的盲目创新,让改编剧目真正立得住,从而以川剧为传播载体,赋能四川元素和川剧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在汇演中,各类改编剧目从剧本到舞台呈现,不仅凝聚了编剧对故事人物和主题内容表述的艺术解析和深入思考,更倾注了二度创作团队的艺术智慧与舞台应变,具备极强的创新意义。它们以传统故事文化为内容,以声腔、配乐等川剧特有表现形式赋能特色表达,完成对川渝地域文化的独特展现。

  在《白蛇传》中,小青的角色会根据情节分别由男女角扮演,在文戏时是妩媚的丫鬟,武戏时则变为勇武的男将,这是川剧所特有的。戏中穿插变脸、踢慧眼等绝活,场面宏大。此次汇演,通过浓缩情节结构,使得情节逻辑更为精巧,剧情更紧凑,并佐以现代化的舞台设计,让整部剧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偏好,更具观赏性。

  在《江姐》的舞台上,贯穿全剧的川渝方言,光影下的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等最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以及川渝特有的面茶和“棒棒”,无一不在传递独属于川渝的魅力,赋予观众沉浸式的审美体验。在剧情设计、排导手法上,突破歌剧以唱为主的表现形式,让剧本回归戏曲本体,以极具川渝特色的川剧唱腔、川剧音乐改编的主题歌《红梅赞》和富有时代感的现代音乐元素,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总而言之,川剧对传统故事和经典小说的改编,首先需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以敬畏传统之心守住川剧的DNA,守住川剧传统舞台表演技法的精华,也就是生旦净末丑、昆高胡弹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然后,表演形式、表演技法、故事内容努力创新,在艺术再创造中实现川剧的创新表达,用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川剧新的生命力,推动川剧高质量发展。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