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文明之光”点亮大运盛会

http://www.scol.com.cn(2023-7-21 16:26:57)  成都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成都日报评论员
作者:成都日报评论员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家门口迎大运”系列观察之三

  7月17日,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批抵蓉的外国代表团成员,巴西代表团副团长亚力桑德罗难掩兴奋之情:“我今年3月份来过一次成都,来参加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成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美好的回忆”,这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对一座城市质朴而真挚的赞扬。相信让他们感到难忘的,不仅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有条不紊的筹备工作,还有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青春自信的志愿者以及热情友善的市民。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过,“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确,现代体育赛事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仅是赛场内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更是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

  有“小奥运”之称的大运会,正是这样一个展现文明底色、促进交流了解的重要平台。以大运会为舞台向世界展示更美好的成都,也正成为成都市民共同的心愿和行动。

  文明不是突击培训出来的,而是源自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历经4500年文明史洗礼、2300年建城史磨砺,文明已经深深镌刻进成都这座城市的基因当中,成为人们举手投足间的自然流露。

  三环路货车起火,10多位“无名英雄”挺身而出,在千钧一发间救出被困司机;狂风吹倒公交站灯箱牌,压住等车乘客,几十位市民一拥而上合力营救;营业6年多,成都街头免费向户外工作者提供饮品的爱心冰柜,在人们的默默接力下越来越满……

  城市的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遇事“搭把手”“出点力”,早已成为成都市民不假思索的习惯,一个个平凡善举正不断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力量。

  这样的热情与友善,如今正通过成都大运会窗口,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送给春团会代表的“一花、一画、一蓉宝”,来自武侯区玉林街道40余名市民的一针一线,以及成都12所学校300余名中小学生的稚嫩手工,承载了人们“遇见春天”“乘风而起”的美好祝愿;80多岁社区“共享奶奶”黄美英,用百分百的热情带领大家进行宣传,让身边人都认识大运会、爱上大运会;在温江区岷江村,一群孃孃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只为能用英语为外国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

  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自发的行动,我们从一个又一个暖心画面,一处又一处生动细节中,真切感受到成都市民自信从容、热情好客的美好品格。

  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也彰显着城市的文明素养。据统计,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同比增长107%;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同比增长190%。大幅增长的数据,客观生动地反映出这座城市全民热爱大运、支持大运、参与大运的浓厚氛围。

  如今,作为城市形象、市民形象最佳代言人,志愿者正用灿烂的笑容、专业的技能、优质的服务,展现主办城市的风采,传递东道主的热情。

  当然,这场以文明为底色的体育盛会,每位成都市民都是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线。除了志愿者外,环卫工人、公安民警、公交司机、外卖骑手、社区居民……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成为成都大运会的参与者、支持者。

  赛事因文明而独具魅力,城市因文明而宜居幸福。成都大运会已近在眼前,让我们一起当好东道主、做好主人翁,向全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盛会,一幅看得见的文明风景!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