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镜头看完苏轼的一生——读《孤星之旅:苏东坡传》

http://www.scol.com.cn(2023-5-5 9:15:2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郑好
作者:郑好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苏轼是陪伴我们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高考的老熟人。《孤星之旅:苏东坡传》作者周文翰用700多页的篇幅,巨细无遗地讲述了这位老熟人的一生。仿佛是一部未经剪辑的纪录片,用长长的慢镜头,拍摄苏轼一生走过的路。他按时间顺序,用近乎记流水账的细密,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读者几乎可以像查日历一样在书中查阅,某年某月甚至某日,苏轼做了什么,或者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在这部书里,你可以读到苏轼快乐的童年生活,追寻他的每一次旅程,在每一座停留的城市所游览的地方、所结交的朋友、所唱和的诗文,还有他跟同僚的关系、他的工资、盖的房子、做菜的方法等等,直到他的人生落下帷幕。

  不得不说,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是需要耐心的。毕竟,这是一部节奏舒缓的纪录片,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片。

  苏轼的一生完全可以提炼成剧情片。他有经历乌台诗案的惊惧惶恐,有火箭般升迁的得意时刻,还有一贬再贬、贬到天涯海角的黯淡漂泊。若将一个人的一生均匀地铺展在时间轴上,那些高潮就被消解了。几次大起大落,放在几十年的人生里,不过是短短的几个片刻。

  正是这样事无巨细的长篇叙述,提供了一个认识苏轼的稀缺视角,也提供了认识这个人的丰富素材。它帮我们跳出简单的标签,看见一个形象生动饱满的人。

  按世俗标准,苏轼的一生不算特别成功。早些年尚能被正常考核升迁,后来却遭遇无中生有的祸患。当中虽有身居高位的时候,最后还是直接从朝堂打入岭南荒僻之地。他明明具备成功的所有条件,却因一些个人无法改变的因素而始终不能遂愿。那么,当人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无法取得成功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细读苏轼的人生,能得到许多慰藉。即便有长达几年的灰暗,但放在整个人生的时间轴上,也不过是一个片段,前面还有很多路程要走。人生呀,别这么早就放弃,别这么早就唉声叹气,前面还有更大的坑呢。

  黄州、惠州、儋州,越贬越远,条件越来越恶劣,苏轼却越来越从容,心境似乎在漂泊中日益沉稳完熟。每次被贬,他都认真考虑在谪居地终老。这些地方都条件艰苦,缺少文人雅士,缺少风光名胜,在儋州甚至连书籍和笔墨都很缺乏。但他总是很快又交到了朋友,又喝酒写诗。再过一段时间,他就开始认真考虑在这里居住,盖房子、盘算把家人接来,在这里安居。无论在什么境地中,他都是他自己,是那个我们已经熟悉了的东坡先生。

  人的一生有多少起起伏伏,都未可知,也许前面还有更大的困境等着我们。但人可以越来越不被困境所左右,越来越活成自己,甚至像东坡先生那样,躺在坑底还看起了风景。若是这样,也未尝不是圆满的一生。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将大量丰富的材料细致地编排,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却隐身在叙述后,既不贴标签,也不下结论,让读者去发现各自心中的东坡先生。

  一本书读下来,我获得了许多印象。比如,东坡先生是很爱热闹的社交达人,喜欢交友,喜欢与人交游,常常说笑话开别人的玩笑。他一定是那种经常组个局喊人出来玩的朋友,在酒桌上也是众星捧月的核心人物。

  他很爱玩,每到一地总要把附近乃至周边地区的山水、寺观游览个遍。而且他不喜欢一个人玩耍,总要跟朋友一起,有时个别人不喜欢爬山,他还骗人家一起去。

  他也有点大手大脚,有钱时,常常花高价买名画、古董;没钱时,草屋泥墙也可以过的。

  他兴趣广泛,但没长性。他对诗、书、画、食物、佛道等都有研究,但读佛经并不钻研太深,摘抄了很多道家养生的方子,却从来没有坚持实践。

  从青年到老年,他无数次下决心要修炼养生吐纳之法,但书中的描述一以贯之,“他只坚持了十几天”,正如我隔三差五嚷嚷着要减肥的样子。

  我很容易理解他与动辄获罪、气氛肃杀的朝堂是格格不入的,理解他身居高位时屡次上书希望离京外放的心情。东坡先生是自由的鸿鹄,朝廷这个沉闷的笼子不适合他。

  苏轼是《孤星之旅》的绝对主人公,但跟随他的足迹,也会如同观看汴京街景那样,见到北宋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这是苏东坡的孤星之旅,也是我的发现之旅。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