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既有 风范长存——观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

http://www.scol.com.cn(2023-5-5 9:14:47)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胥勋池
作者:胥勋池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历史名人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以苏东坡的政治人生与文学人生交绕为主线,以社会人生轨迹驻留为节点,重现了900多年前那个至真、至性、至情,堪称有着完美人格、文格、士格的苏东坡。

  该片从扬州平山堂入手,巧妙地将开启苏东坡人生哀荣之路的欧阳修联系起来,用大量的情景资料,众多的专家解读,展开了“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苏东坡”的人生画卷。

  在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论是升迁还是贬谪,无论是身处平顺之地还是险恶之境,都始终闪耀着独特人性光芒、文学光芒的苏东坡。他以深厚的儒释道养成,自如地在放下自我、放空自我、放飞自我中切换人生,从而站上了文学制高点、人性制高点、道德制高点。

  可以说,该片对一个在忠孝家风、诗书民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文化文学传奇,一个大写的苏东坡,在有限片时中给予了鲜活的呈现。

  苏东坡一生至情、至性。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融入生命的夫妻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骨肉相连的兄弟情,“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心性相通的朋友情,到“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悲天悯人的百姓情——从个人情感到社会情怀,苏东坡一生以博而广、深而沉的善性,仁爱、亲情,做就了站得起、立得住的千年道德文章。

  他在入世之初的《刑赏综合之至论》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自此始,他知行合一,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怀,不计得失,逆皇帝、怼权臣,反改革之弊、破守旧之功,“言必中当世之过。”不惜作新党不亲的朝政孤儿,作旧党不爱的政治跛脚鸭。

  自乌台诗案始,一路被贬谪,“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他不再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及至贬无可贬,他忠贞不屈,生死看淡,不死还干,此事不干,另寻他干。纵然在“羊骨头能吃出蟹的味道,连身边的几条狗都嫉妒”的旷达中有太多的无奈与酸楚,他依旧民本之心不移、民生之情不改。

  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黄州,施“圣散子”药救民于倒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组织社会贤达、宗教人士拯救溺婴、保护幼小。

  在“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的惠州,他不仅蓄药治病,惠利百姓,还借当政者之力为解百姓“覆溺之忧”,甘冒僭越之忧,出谋划策营建东新桥和西新桥,并将皇帝所赐的犀带捐出,聊补建桥之资。更倾力推广武昌发现的秧马扯秧技术,促兴农事。

  在已备棺选墓地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儋州,融入黎民,治病救人。倡学风,易陋俗,讲学明道,以一己之力教化人文。

  这是儒家“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理想人生的超越,也是苏东坡进则兼济天下,退则教民化文、惠泽苍生的千古风范所在。如此,苏东坡“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个人贬谪命运的悲情调侃,给出的是他“平生”社会功业的终极答案。

  由此可见,对苏东坡文学人生的到位表现,含茹学养、性情的社会人生的充分展现,难掩在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政治人生上着力的缺失。以至于《千古风范苏东坡》风流胜于风范。须知,世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宽仁厚德风范世代长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