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http://www.scol.com.cn(2023-4-3 9:33:4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新
作者:李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建设社科强省”,明确了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到建设社科强省的战略谋划。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各路大军应增强信心决心、抢抓战略机遇、凝聚奋进合力,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必须保持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上层建筑,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和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偏离了这一方向和原则,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方向道路方面,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凝心铸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崭新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时期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把学习研究好、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践要求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中国文化、体现四川风格,以学术创新支撑和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发展、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巩固全川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和彰显特色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是原创性、专业性、系统性极强的科学,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认识和创新表达,应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治理智慧,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内涵得到不断拓展和充实的养料。在理论创新方面,立足于成就经验加以理论总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起学科间复杂关系的纽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审视各个学科自身的问题,推动学科重组和发展,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支撑体系。广泛吸收他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有益部分,运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兼容并蓄、独立自主的方式,加快构建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在特色发挥方面,立足中国和四川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省情,坚守中国立场,立足民族性、本土性,增强自主性、原创性,在逻辑起点、思维范畴、逻辑框架等方面下功夫,找到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四川风格,解决中国问题、符合四川实际的发展路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巴蜀风土人情,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炼总结、培育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四川风格和经验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体系构建方面,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支撑,处理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相互关系,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立面向实践、引导解决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机制,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解答现实问题的话语权。

  必须发挥服务大局和助推发展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将其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应对复杂局面的智力支持。进入新时代,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高要求的党委政府决策机制变化,哲学社会科学更应肩负起“思想库”“智囊团”的重任,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社会价值。在内容选择方面,应当更具精准性,急形势之所急、想决策之所想,做到党和国家关心什么,哲学社会科学就关注什么,不能仅仅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和需求出发。瞄准新时代新形势下四川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等方面下足功夫、做精文章。在问题研究方面,应当更具前瞻性,进一步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引导实践发展的特性,在学术研究上注重适当超前,在研究层次上持续深入,善于从零散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真正做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坚决避免事后诸葛亮的情况发生,真正为提高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贡献力量。在对策建议方面,应当更具实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社会科学效用发挥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指导实践行不行。不仅要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提供理论支撑,也要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提供智力支持,提出的对策建议要让党委政府看得懂、用得上、做得到、能推广。在对策形式上不为追求创新而创新,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确保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必须秉承植根人民和服务人民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就是把人民性作为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建设社科强省,必须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着力为巴蜀群众奉献更多精品力作,扎实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立足需求方面,牢牢把握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这一时代课题,聚焦满足广大巴蜀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时代重任,把广大巴蜀人民的伟大实践作为研究的不竭源泉,群众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就研究什么,重点围绕群众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阐释,提出对策办法,努力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上贡献力量,真正把论文写进老百姓的心里。在加快传播方面,力求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到巴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群众,在充分运用好传统宣传载体和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群众的新方式、新载体、新话语,在宣传的广度、深度、接受度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大众化,使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多出成果方面,牢牢把握好伟大时代和伟大实践给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的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创造出丰硕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