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事物朝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方向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2-12-19 10:43:30)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曹应旺
作者:曹应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在新时代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产生的新概念,有着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领悟好坚持守正创新的道理,对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对贯彻好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推动做好以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守正”与“创新”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坚持守正创新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守正创新的理解认识不断深化。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守正创新概念引入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在许多重要场合和重要指示中,都提出守正创新要求。比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文化产业时指出,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阐发了“守正创新”的内涵,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篇章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深刻阐明了守正和创新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守住根本,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就是除旧布新、坚持进步,以发展为要务。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面向未来,才能守住本来。

  从“两个结合”看守正创新的宝贵智慧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这个马克思主义不是当作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活在中国人民实践中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求守正创新。这里的“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守得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之“正”,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守不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就要走到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就是不能“守正”,因而走出了苏联解体的恶果。这里的“创新”,就是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创造出新的指导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个“实际”,不是过去的实际,而是当前的实际、时代的实际。这个创新,就是毛泽东强调的“削足适履,要打败仗”,解决问题“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就是邓小平强调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这个创新,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要求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阐明的共产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大同观念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民本观念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讷于言、敏于行”“学至于行而止”“知行合一”等观念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观念是相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时代生命力的理论源泉。同马克思主义需要守正创新一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在守正创新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从思想渊源上看,就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是对“足食、足兵、民信”“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守正创新。

  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像要搞活的、在实践中生生不息的马克思主义一样,也要搞活的、在实践中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有陈旧过时的东西,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内涵的精辟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两个结合”中的守正创新。“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惟邦本”“以百姓心为心”等相结合中守正创新出来的。“自信自立”的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等相结合中守正创新出来的。“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反对人对人的剥削压迫的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相结合中守正创新出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相结合中守正创新出来的……诸如此类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实事求是体现着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毛泽东解释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对于求者来说,根本在于“实”,关键在于“是”。以实事为根本,不凭主观想象、不凭死的书本、不凭上级意图,尊重客观实际,体现着守正要求。虚怀观是、和气察是、去偏归是、去伪存是、调研得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客观规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体现着创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求实创新;强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强调精准施策,精准是要义;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内容。

  守正创新侧重讲的是主体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如何能动地把握变化、驾驭变化,推动事物朝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方向变化发展的基本方法,回答了“理想世界应该怎样”和“人怎样不断创造理想世界”这一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中“世界往何处去、怎样向何处去”精髓的概括。守正创新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必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