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信自立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http://www.scol.com.cn(2022-12-12 10:03:1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路克利 王俊
作者:路克利 王俊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自信自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间牢牢把握时与势,奋进在时代前列,不负人民和民族之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党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体悟坚持自信自立的丰富意蕴,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内在要求,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接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

  坚持自信自立的丰富意蕴

  深刻体悟坚持自信自立的丰富意蕴,应当分别从“自信”与“自立”两个关键词着眼予以准确解读。

  坚持自信自立,首先要坚定“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党的光辉奋斗史,对党选择的正确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毛泽东回忆1921年至1945年24年党的奋斗历程,充分肯定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充满自信地宣告,“从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民,从古以来没有这样的共产党”,鼓舞全体党员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地昂首向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自信的认知实现了新的飞跃,为“四个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不断深化对政党自信的科学认知。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坚定“四个自信”。2016年7月1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突出阐释文化自信。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创新论断。因此,坚持自信自立中的“自信”二字,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为坚定“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之间在多个维度上深度耦合。新征程上坚定“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以历史自信涵养“四个自信”的底层意蕴,以“四个自信”缕析历史自信的内中要义,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相互促进,让自信的积极心态在亿万人民心中筑牢扎根。

  坚持自信自立,还要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对坚持独立自主有着深刻的体会感受。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是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一个支部存在的,总体而言独立自主性较差,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受制于苏联和共产国际。面对中国革命的复杂形势和一系列亟待回应和解决的实践难题,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势力在党内占据了优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熟悉了解中国情况的同志备受排挤,来自共产国际的指示往往与中国革命实际脱节。彼时的中国共产党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革命力量折损大半,革命形势陷入低潮。遵义会议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自此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革命的问题应当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解答。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更加注重在发展模式和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扎根中华大地,解决中国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绚烂璀璨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精神的最鲜明体现,是我们党面对极其特殊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走好自己的路的最突出表现。要继承和发扬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坚持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自信自立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要回归到对当下和未来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从“自信”和“自立”到“担当”和“创造”,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历史担当姿态和创造精神,书写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回答,是党坚持自信自立、发扬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的光辉典范。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都不能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铁律,经历过早期的繁盛之后都难免或因内部腐败,或因外敌入侵而走向衰亡。1945年,毛泽东在和黄炎培等党外人士谈话时充满信心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七十余年后,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跳出了历史周期率,还始终对党的执政前景、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迈上复兴征程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从历史中汲取自信之气、自立之魂,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本领智慧,最终要服务于当下与未来的事业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想要赓续伟大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锻造出具有自觉气质、主动意识、担当精神的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发扬主动和自觉精神,沿着百年党史铺就的光辉正途坚定不移、充满信心地走下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将初心使命深铭肺腑,以更加奋发向上、有为敢为的拼搏姿态,积极回应时代课题,努力克服实践难题,自觉、主动地挑起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奋争的担子。

  坚持自信自立的实践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谱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坚持自信自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的路径遵循。

  自信,不是自高自大,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基于对自身高度肯定的正向心理。一个人之所以自信,一方面来源于先天赋予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过去取得的种种成就也构筑了个人面对未来挑战充满信心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自信是以党的百年奋斗取得彪炳史册的赫赫功绩为坚实基础的。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自信是贯穿全程、围绕始终的关键词。自信是为了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种谓之自负,一种谓之自卑。自负者过高评价自身导致目空一切、骄傲自满,不能吸收听取他人的意见。自卑者过低评价自身导致自我怀疑、踌躇不前,稍遇困难便会轻言放弃。自负和自卑本质上都是未能准确、客观地评价自身实力,产生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错位。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做到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轻自贱,在准确定位和正确评价政党成就的基础上,保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自立,既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崇洋媚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党性品质,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凝结成的志气风骨,也是一种宝贵的思维方式和高明的政治智慧。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做到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崇洋媚外。一方面不能闭门造车,保持对外开放、交流、互鉴、包容的良好心态,积极同世界互联,与时代接轨。另一方面不能亦步亦趋,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于我有利,将其他先进文明成果创造性转化吸收,保持前进的强大定力。

  百年来坚持自信自立的中国共产党,勇于绘就政党奋斗的路线图,敢于擘画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蓝图,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信自强、独立自主、清醒坚定、成熟乐观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积极面貌。只要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坚持独立自主,发扬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