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http://www.scol.com.cn(2022-11-21 10:14:00)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江涛
作者:李江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直向着现代化方向进行着艰辛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迈向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其先决性条件。

  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历史性跃升和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坚实迈上100万亿元大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了7.2个百分点,达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收入国家标准的差距大幅度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制造业规模、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尤其是,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正是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更加突出,“中国式”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深刻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客观现实,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要求,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内生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根本前提。而且,没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不断夯实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本质要求和面临的首要任务。

  必须清醒看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新时代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亟待加强,科研体制也是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长期居于0.47左右的高位。三是我国在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还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和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出了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涵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改革越到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复杂、越难啃。五是绿色低碳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以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为指引,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永续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内生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双碳”工作融入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六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动荡变革期,使我国发展机遇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统筹经济安全和开放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

  牢牢把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二〇三五年总体发展目标体系,还是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体系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具体目标均位居前列。应该认识到,这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目标的完成,不可能是一件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必须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大路径,才能真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的进一步成功推进和拓展奠定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和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回答新时代关系党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全新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特别是基于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的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的背景下,依托我国基于共同富裕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和部署势在必行,而且,这符合发展中大国经济的一般特征。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即以建设高水平、完整国民经济体系为目标,重点是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一要求深刻表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尤其是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构成了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最关键所在。二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际大循环,不断培育和明显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三要以强大的改革勇气和信心,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强,经济体系必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是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核心表现,也是适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要求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未来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财税体系、金融监管与稳定保障体系、资本市场功能体系等。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构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为重点领域,推进新型工业化。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是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战略。对此,要统筹实施,系统推进。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六是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分配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在要坚持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的方针等基础上,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收入分配秩序规范,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与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共同富裕。七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实际,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作者系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