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招生减章”极具土味但贵在真实

http://www.scol.com.cn(2022-6-30 9:24:31)  封面新闻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宋潇
作者:宋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这几天,一则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卖力宣传母校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他站在地里大声宣传,背后是简陋的环境和轰隆隆的机器声,宣传过程还要提醒后面的同学小声一点。视频一经发出就被形象地吐槽为“招生减章”,在一众调侃的声音里也不乏刺耳的偏见——“种地还需要上大学?”作者小丁称,学校曾担心影响招生而让其删除视频,目前已获得支持。

  临近招生季,各大高校都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宣传和推广,相比于过去传统的宣传模式,近年来不少创意和新的想法开始涌现。

  比如,有借助网络平台和改编热门歌曲,体现学校的时髦与年轻化的,有通过学霸和美女帅哥宣传学校“高颜值高水平”的,也有像云南农业大学这样,站在泥土里,真实再现学生种地过程以及平时课堂内容的。类似的反向宣传,到底是给学校增光还是一种“招生减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晰的是,反向宣传有时候能取得一种良好效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比以往“模板化”的招生宣传视频,一些标新立异、独具特色的宣传方式,反而会收获更多关注。举个例子,在高校宣传视频中,可能总会提到“食堂饭菜美味”“宿舍环境优美”“教学资源丰富”等元素,几乎每个高校,都会在招生宣传资料中,拿出各自的优势,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和公众就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进而生发疑问:难道这种“自卖自夸”式的宣传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难道学校就没有新的亮点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推着拖拉机、戴着草帽耕地除草,或是站在土地里为学校“打CALL”,虽然很“土味”,但是贵在真实。

  在视频里面,这位皮肤黝黑的男生在一块农田里边自拍边讲述,强调学生上课“不用天天挖地”,紧接着又转身喊不远处正在开拖拉机耕地的人“声音小点”,看起来这是一种吐槽和自黑,但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很接地气的方式,为大家讲述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你以为他是在“黑”学校,殊不知,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在用一种看似玩味实则轻松幽默的态度,去表达对学校以及自身专业的喜爱。

  更何况,农业大学一些主要的王牌专业和教学模式,本身就和土地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便是高等教育,那么与农业相关的很多课程内容,都取之于农田,最终也应该回归农田。在全国各地,类似农业大学让学生体验耕地,戴着草帽收菜籽,或者开着收割机奔驰于田间地头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站在这样的角度,其实非但不应该对“招生减章”持否定态度,反而应该支持并且鼓励这样的“反向宣传”,因为,众所周知,农业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并非就是回到家乡种地,或者和父母辈一样在黄土地上劳碌,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受过高等教育后,有着更为科学和先进的知识文化水平,对农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也有助于乡村振兴。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招生减章”是一种特定的招生方式,与其他高校的元素并不适配。类似的观点,可能仅仅看到了男生为母校录制招生“打call”视频某个侧面,忽略了视频本身就是为了迎合社交媒体的娱乐感,是一个开放性的渠道。它跟那些印在招生资料和填报说明上的正规宣传并不冲突,一个走得是戏谑和传递真实的道路,一个走的是“高大上”并且权威的宣传途径,对于想要报考这个学校的学生而言,缺少其中任一元素,恐怕都算不上是全方位了解。

  一言以蔽之,学生站在土地里卖力宣传母校,虽然极具土味,但同样也是一种“反差萌”,既诠释了真实,也会让高校宣传变得更加接地气。正如该校最终负责人所说,学生此举给学校不仅带来了热度和影响力,也让不少人对农学专业产生兴趣,学校会尊重他的创意和想法,但也希望他扎扎实实学习、搞研究。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