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镇人口格局大洗牌 既要大力发展卫星城也要“留白”

http://www.scol.com.cn(2021-11-1 9:41:4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媛莉
作者:李媛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智库名片

  盘古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智库之一。

  作为中联部“金砖国家智库中方理事会”成员、财政部“美国研究智库联盟”理事单位,盘古智库曾荣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TTCSP)亚洲最佳智库,在国内多个智库排行榜中位列影响力之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贯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文的一项要求。其中既包括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这样的总体目标,也有“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具体任务。谈这个话题,盘古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易鹏无疑是合适人选。作为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人员,他始终保持了对中国城镇化的关注和热情。

  近日在盘古智库北京总部,易鹏就这一话题接受了川观智库专访。

  成渝跻身全国特大城市的背后

  城市人口将从“齐涨阶段”转入“筛选阶段”,城镇间分化进一步加速

  研究城镇化一个不变的视角,是观察人口流向。

  从数据看,成渝地区如今是人口“流入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到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市和成都市常住人口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分列全国第三、四位,双双进入超大城市名单。其中成都市常住人口更是首次突破2000万,10年间增加了逾580万人。

  易鹏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进一步提出未来人口还会向成渝地区、向成都和重庆聚集,“北京常住人口现在是2100多万,成都(常住人口)超过北京可能就是这几年的事。因为首都在推动人口疏解,而成都还在不断汇聚。”

  “不意外”和“看好未来”的理由类似:超大城市的形成自有其规律,“通俗地讲,吸引人口进城主要有三点:小孩读书、自己工作、父母看病。城市越大,往往越能更好满足这三点。”易鹏认为成都和重庆有相对更好的公共服务水平和产业聚集情况,若没有政策限制,人口向成渝主城区聚集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这里说的是“主城区”,那主城区外的其他地区呢?

  易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谈到自己的整体观察,“不要因为过去而只看到未来的美好,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未来某些结构性的挑战。”在他看来,中国正在进入城镇人口格局大洗牌时期。如果说过去受益于人口红利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都在增长,那如今城市人口将从“齐涨阶段”转入“筛选阶段”,城镇发展会按“二八原则”加速分化——约占总数八成的城镇会因人口流入而继续蓬勃发展,其余两成则会因人口持续流出而逐渐衰落甚至消失。这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老龄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等。

  在此基础上,易鹏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也将符合这个大趋势。其中成渝主城区会继续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其他城镇则会出现分化,“要有面对的心态,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至于哪些城镇会“兴”,哪些城镇会“衰”?易鹏认为传统的普遍规律同样适用:位于城市群腹地、资源型城镇化、有交通节点的城镇、口岸城镇……这些城镇会更有机会。除此外,还需考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关键因素。他特别提到《规划纲要》中的目标,即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找到自己位置、和大城市实现有效产业分工的城镇,就能实现更好发展。”易鹏表示这里的“产业”不仅说的是工业,也包括康养等各种服务业。

  避免“人口过多”的新课题

  成渝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宜过大,推动“两核多点”、协调发展

  上述趋势带来的新课题,对成都和重庆两座特大城市来说重点是如何避免“人口过多”。

  易鹏认为成渝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宜过大。这是出于宜居、安全等考虑,也有“大城市病”等过往案例可为参考。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此易鹏认为有必要在成渝中心城区周边建设多个卫星城,“随着成渝发展也开始进入‘溢出’阶段,大力发展卫星城现在恰逢其时。”

  具体而言,易鹏建议每个卫星城可保持50万至100多万人规模,组团发展,同时要特别注重保持原有生态本底,“卫星城要想吸引人,还是要把城市搞得精致漂亮,保持山水之间的感觉,不要搞密密麻麻的城市建设。”此外他提醒要注重基础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在卫星城提供“小病能看、学校能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相应的产业支撑。他特别提到如今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其实就是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对成渝地区的其他城镇来说,重点在于如何推进“协调发展”。

  “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落差不能太大,太大会出现新的问题。”易鹏表示,从战略上看成渝地区应该有更多支撑点,为此可借鉴长三角地区“一核两极多点”模式,在成渝地区推动形成“两核多点”,“多点支撑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落差、缩小城乡落差。”在他看来未来农民和市民应该没有太多差别。生活在农村,应该不比在城市差。

  实现目标,需要经济圈内各城镇思考并推动前文提到的分工与互动。在这过程中,易鹏提醒还是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角色更多是进行引导,在创造制度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编制发展规划、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更多的简政放权。此外他提醒成渝“两核”需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协同。

  政府工作过程中要遵循三项原则

  尊重规律、把握节奏和学会“留白”

  易鹏建议成渝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时可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尊重规律。成渝地区各级政府既要看到“兴”的规律,也要看到“衰”的规律,不要逆规律而行。同时作为国内少数超大城市,成都和重庆在城市运营管理中要有更多世界眼光,去参考全球顶尖超大规模城市如巴黎、东京等地的经验,向它们看齐。

  把握节奏。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突飞猛进,“前些年全国包括成渝地区城镇化速度都非常快。”易鹏认为过去的高速度有其合理性,但如今这个速度应该要缓下来,在节奏上追求稳中有进,同时把质量进一步提上去,加快补齐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会“留白”。易鹏所说的“留白”,既是指对成渝地区山水的保留,同时也是应对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些分歧的有效策略。

  易鹏表示由于城镇化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问题叠加,当前在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推进上容易出现分歧。其中的最大分歧,他个人认为是源自新兴产业发展带给城镇化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大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改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时代等,是否会改变之前工业化时期的城镇化路径?又是否会改变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科学而完整的答案。与此同时,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特性就是不可逆性,“盖好了房子如果再拆,损失就很大了。”因此他认为对已经有共识的事项要大胆推进,但对目前还没想清楚的事则不用急着上马,可以借鉴画画中的“留白”手法,暂时不动。在他看来适当“留白”有利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也完全可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所实践。

  ●圈外话 炒成渝地区房地产赚大钱?不靠谱

  房地产,是城镇化绕不开的一个热门话题。

  易鹏认为虽然人口仍在不断涌入成渝地区,但投资者们不要想着靠炒当地房地产发财。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除了中央“房住不炒”的定位、该地区的房屋存量等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房地产作为投资选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当然具体要不要买,还看个人选择。

  房地产价值,和城市发展前景密切相关。访谈中他也分享了个人判断城市竞争力的三个主要指标:一是人口净流入还是流出,“一个城市的核心要素是人,有人才有城市”;二是该地区上市公司市值,“这反映资本市场对你的认可度”;三是看居民存款,“这反映的是当地老百姓收入水平”。他认为这三条直接、简单,但是管用,可以让研究人员快速判断一座城市的基本情况。(李媛莉 熊筱伟)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