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川观评① | “双减”是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关键

http://www.scol.com.cn(2021-8-5 14:36:0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邓也
作者:邓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已出台10多天了。这些天,多地民办教育协会发出贯彻落实倡议,资本市场教育类股票应声而降已至低位,很多主打学科培训的校外机构一改往年暑假喧嚣而大门紧闭,尽管仍有少数不甘心的人在谋划“对策”,但从系列连锁反应来看,可以说,从事学科培训的校外机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将从“双减”形成大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30年的中国发展。教育既是强国的根本大计,也牵扯着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利益,对“双减”政策,家长拍手称赞的同时也盼望着更多细化措施出台,让孩子们“轻装”更能成才。四川是科教大省,成都是此次“双减”的全国试点,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备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教育系统自1985年起,已发布过不少于五十次的“减负令”,减不下来足见其难度。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此次党中央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细品“双减”政策可以发现,多条举措正中痛点难点,极具现实针对性,彰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极大决心。

  早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国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特别是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既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加重家庭经济和精力负担,等等,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总的要求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

  无论古今中外,最质朴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因材施教,不“一刀切”“一锅煮”,什么阶段就应该干什么阶段的事情。“双减”就是回归规律的重要一步,只有从规律出发,义务教育才能回到“教好”“学好”的良性发展轨道。

  实现“双减”不仅是减轻学生负担。与学生过重学业密切联系的,还有家长对于升学竞争的焦虑、学校对于目标考核的强烈追求,这些负担不减,“双减”也难以实现。更进一步,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教育评价指挥棒更要变在前面。明知道中小学生太苦太累,明知道应试教育短视而功利,但学校和家长依然督促学生投身于应试教育,这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要健全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必须把德智体美劳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消除“双减”后顾之忧。而只有实现“双减”,才能为学生和家长腾出足够时间、精力和经济,接受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因此,“双减”工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序幕。

  一直以来,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必须继续畅通这条途径。 实现“双减”,就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要以优质资源增量助推教育公平,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处理好校内外教育的关系,平衡好不同地域教育的力量,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城乡、地域、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和成长都是“慢变量”,教育改革点多面广,落实“双减”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前,很多学校正在研究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强化教师职责、减轻家长负担的方案。除此之外,还有校内教育的效率问题、课外学习的内容问题、特殊学习的需求问题、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以及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等等,都是“双减”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包括成都市在内的全国9个城市正在试点,期望从中可以凝练出一份科学有效的改革执行方案。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