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让更多青少年筑梦科学

http://www.scol.com.cn(2021-6-24 15:19:1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一段视频却“出圈”了。视频里,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因飞船发射感动流泪,一句“我太感动了”让观众忍俊不禁。一笑之余,我们不难想象,飞船发射无疑已在小朋友心里埋下了一颗向往宇宙向往科学的梦想种子。

  孩子的世界从来不缺梦想,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都源于孩童时期接触了科学梦想的种子。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勃发,是一个处处有科技、有创新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重大科技成果井喷式涌现,四川也参与承担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华龙一号等重大专项任务。可以说,年轻一代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原住民”,他们种下科技梦,让未来跨越式发展充满可能。

  但这也是一个娱乐化盛行的时代,青年一代同时也是新媒体的“原住民”,拥有虚拟世界更多消费、娱乐选择权。而从事科学研究,需坐得冷板凳,想要在这个时代让更多青年注意科学乃至热爱科学、释放科创红利,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崇尚科学的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大科学普及力度,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也正是有此考量。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人才储备;一个人人向往科学、爱好科学的社会氛围,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长远保障。祖国花朵心中有梦,科技队伍后继有人,则创新引领未来有方。

  为青少年筑梦,需要一个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环境,一个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前段时间,袁隆平离世,无数青年人自发悼念;而一月之后,袁老之子子承父业,继续“袁梦计划”。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营造尊敬科学家、尊崇科学的文化氛围,让科技工作成为有吸引力的工作,“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航天精神等才能更好继承和弘扬,找到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榜样,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追随者。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满足好奇心需要科学方法。只有提供更多科普教育,供应充分科学资源,让青少年能用科学思维思考生活、观察世界,才能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爱因斯坦五岁时就对指南针感兴趣,钱学森读书时用科学原理琢磨纸飞镖……接触科学、迸发奇思妙想的青少年,可能未来就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当前,科普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内容可以更丰富,用听得懂的知识、看得见的现象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兴趣,赋予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可能多一些“未来科学家”,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全社会创新氛围。

  研究表明,20世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有30%其成就高峰出现在30岁之前,40岁之前则占到67%,这说明青少年时期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期。同时,科学研究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事业,如果你满怀热忱,会觉时间飞快,反之,则会度日如年。为科技创新的未来打基础,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拥有探索浩瀚宇宙的热情,和翱翔科学天空的翅膀。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