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人才:外来的本土的兼收并蓄

http://www.scol.com.cn(2021-6-24 15:18:4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邓也
作者:邓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区域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的积累与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四川来讲,无论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促进新时代四川高质量发展,都必须聚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自古人才辈出,巨匠灿若星辰。先秦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民众,创造性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天府之国从此沃野千里;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在川成功研究完成“两弹”设计方案,铸就了保家卫国的“核盾牌”;还有近年来远观银河深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深至2400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快至每秒10亿亿次的成都超算中心……无数“国之重器”相继在川诞生,是无数四川和赴川的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彰显了巴蜀大地强大的科创基因。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四川人才资源总量较大、超过800万人,高端人才却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一些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匮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聚集人才任重道远,四川必须兼收并蓄,广开进贤之路。

  对于外来人才,要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四川是西部的科技、教育大省,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坐落于四川绵阳。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全球人才来四川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辅助资源和开放研发平台。同时,四川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优惠政策,优美的宜居宜业环境和开放包容的生活文化,在人才聚集方面特征和优势明显。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紧扣实际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才能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的有效“引援”;建立畅通有序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才能促进人才供需畅通、进出畅通,使得人才紧缺的领域和岗位得到充分的人才补给;建立完备和人性化的人才服务机制,细化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才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本土人才,要选得到、育得出、用得好。聚集人才,不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且“月依旧是故乡的明”。相对于外来人才,本土人才对本地有着更为特别的感情,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他们更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实际,在工作中也许能够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策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改革创新发展从不缺舞台,对于在实践中显出身手、在创新中见得真章的本土人才,要一视同仁的予以重用。要积极选拔、努力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放在更加适合的位置。同时,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荣誉评选、政策待遇等方面统筹兼顾,注意防止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现象,让更多的本土人才在四川建功立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少不了省内外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团队的创新创造。只有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着力营造人尽其才的干事创业氛围,才能将巴蜀大地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创新创造热土,令人“乐不离蜀”。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