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典型成“景观”

http://www.scol.com.cn(2021-6-7 10:00:17)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戴旭宏
作者:戴旭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和引导从事农业生产的业主及农户,推进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被多年实践所证明。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典型塑造的方式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笔者到农村调研,尽管每次调研任务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所看到的典型很多都是“老面孔”。梳理对某县持续四年不同调研任务的记录,发现该县推荐的调研案例,始终是那几家,鲜有新生力量。比如有的既是合作社典型,又是家庭农场典型,同时也是种养大户,还纳入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有的参与返乡创业工程,享受农村电商扶持,又是网上带货典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基本都叠加了两项以上政策扶持,多的达到四五项,不同功能设置的政府支持资金流向了少数典型,而且这种典型塑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很多,既有单项扶持资金不够给力,也有偏远农村缺乏能人的因素,还有部分业主存在套取政策红利的行为等。但造成的效果,除了马太效应,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景观”效应——这种刻意塑造成的典型自然成了迎接领导视察、有关部门检查、相关部门调研的一个“景观”。但这样用多项政策扶持累积出的少数典型有点变味,脱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厘清扶持政策的边界,通过有效制度设计来限制有关业主利用各种形式套取政策红利,重塑典型的复制和推广意义,这样才能让从事乡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农户及业主获得更好的支持。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