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经济复苏验证中国能抗“大风浪”
http://www.scol.com.cn(2020-7-20 7:52:3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出一系列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组合拳,中国经济在上半年实现了由降转升、由负转正的稳步复苏态势,展示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疫情冲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次“抗风浪”的能力测试。在世界经济受挫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这片“大海”却显示出强劲的复苏态势。二季度GDP增长3.2%,提气的数据、复苏的信号、向好的态势,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更验证了中国经济这片“大海”能抗“大风浪”,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可以“破浪”前进,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能抗“大风浪”,是因为政策工具有足够的调控力。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跃过一道道沟坎、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原因之一是拥有丰富的调控经验、充足的政策工具、富有弹性的回旋空间。面对此次疫情,我国打出政策“组合拳”,从财税支持到金融支持,从发放消费券到助力企业转型,一系列宏观政策密集出台,一条条措施如“及时雨”滋润实业,又如一次次纾困解难的“雪中送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精准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发力,使中国经济经受了疫情的“极限冲击”和“压力测试”,充分说明党中央具有驾驭中国“巨轮”的“稳舵”能力。正如西班牙《世界报》网站7月16日报道,一切迹象似乎都指向历史性的大萧条。但是,中国成功避免了经济衰退。可以说,放在国际坐标中,更能理解3.2%的增长多么难能可贵,更能说明精准的政策调控使中国成为经济复苏的“绩优生”。

  中国经济能抗“大风浪”,是因为产业发展有足够的修复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贵之处,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我国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确保风险受控的前提下,及时按下从单纯防控到统筹发展的“切换键”,积极主动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在“安全模式”加快经济发展。湖北武汉,曾经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如今这里生产生活正加速回到正轨:阳逻港三期码头作业量逐月攀升,物流大动脉正在恢复;东风本田的生产线上,每5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日产3000辆,产能回到了峰值;武汉光谷,一家激光设备研制公司,投资1.8亿,启动了新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建设……看湖北知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在困境中突围发展,经济复苏大潮日益澎湃,改革引擎加速运转,开放动力充沛激越,中国经济的“马达”日益轰鸣,“满血复活”的步伐越来越快。

  中国经济能抗“大风浪”,是因为化危为机有足够的应变力。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灵活应对需求变化,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不断释放。我们看到,在山东,5G基站迎来安装的高峰期;在安徽,智能化成为工厂里的新风尚;在海南,121个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一个个“创新应变、化危为机”的故事不断上演。从新经济新动能来看,远程医疗、无人配送、在线教育、“云”办公等数字化新动能,在危机中展现强大潜力。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这些都说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人工智能持续发力,正在成为增长新动能的最大贡献来源,不仅为转型升级注入了“催化剂”,而且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能。

  风雨不改其志,磨难不易其心。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3.2%的增长,再次证明了“狂风骤雨”无法掀翻中国经济这片“大海”。只要我们主动变革、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不动摇,中国经济必能劈波斩浪,波澜壮阔的“东方潮”一定会奔腾不息。(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