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补齐城市“里子”短板告别城市“看海”尴尬
http://www.scol.com.cn(2020-6-12 8:07: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1日起,四川省正式进入汛期(5月-9月),其中主汛期在6月至8月。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内100个易涝城市中,我省就有5个:成都、绵阳、宜宾、南充、遂宁。每年夏天,城市内涝都会成为热点话题。汛期来临,当前我省重点易涝城市整治得怎么样?为破解“夏季看海”困扰,这些城市都在做哪些努力和探索?日前,记者走进成都、绵阳、遂宁进行实地调查。(2020年6月11日四川日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廊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地下管廊是城市的“里子”,被称为“城市的良心”,但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中片面重视光鲜亮丽的“面子”建设,一味求大、求新、求高,而对于“里子”、对地下“良心”工程则重视不够。地下管廊的病害原因多种多样,地下管线老化、内涝严重、马路“拉链”、污水垃圾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结构里的“短板”。虽说“面子”建设很重要,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新风新貌,但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这就是说,城镇不能只是建得漂亮,像个“冷美人”,要漂亮更要繁荣,做到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商。面对地下管廊建设的滞后现状,补齐城市“里子”短板,已迫在眉睫。

  提升品质,补齐城市“里子”短板,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每年雨季,城区内涝一直是绵阳的“伤痛”;在实际管理人口超2100万的成都,同样也存在内涝。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认真汲取粗放型发展的教训,把“面子”和“里子”有机统一起来,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既讲速度更讲品质,既重过程更重结果,既重建设更重管理。早在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意见,对全省地下管线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城镇排涝和防洪设施建设,既提升城市品质,更抓好城市安全,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镇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笔者认为,这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外兼修,补齐城市“里子”短板,既要改变思维,更要把握关键。四川多个地方城镇排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城市更是成为了全国标杆。但必须承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全省现在的建成长度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全省各地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机遇,改变长期以来“重地上、轻地下”思维定式,内外兼修,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从“面子”向“里子”转移。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在城市地下排涝和防洪设施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几点: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统筹安排管廊建设;要完善管廊建设和抗震防灾等标准,落实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

  着眼长远,补齐城市“里子”短板,既要突破重点,更要解除难点。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需要从根本上着手。比如,在今年汛期到来前,成都将完成对全市152座下穿隧道的疏掏,开启对四环以内地下管网的全面普查,整治两江环抱区域地下管网病害,以东沟河道改造工程来提升“天府二街-五街”区域应对强降雨天气的能力;绵阳将在今年7月前全部完成城区11处重点内涝点的改造项目,遂宁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做到“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也是群众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突破了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重点,更破解了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难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都将完成四环内地下管网普查,争取完成两江环抱区域地下管网整治,大大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当前正处于汛期,全省各地正全面部署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加大投入补齐城区防汛短板,防汛排涝工程建设全力提速,确保全省防汛工作响应及时、应对有效,消除“城市看海”现象。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系统如同人体血管,是城市安全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实施破解“看海”困扰的城市行动,就要抓好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系统建设, 补齐城市“里子”短板,告别城市“看海”尴尬。(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