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
http://www.scol.com.cn(2020-6-13 23:54: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的黄桃结得好,树枝都被压弯了,预计今年我们专业合作社的黄桃产值将达到180万元。”6月11日,巴中市恩阳区雪山镇南岩村的黄桃种植基地里,看着一颗颗成熟的黄桃挂满枝头,该村憧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仕斌面露喜色。杨仕斌2018年返乡创业,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植黄桃,带动全村76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脱贫增收。来自巴中市扶贫开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巴中还有759户1942人尚未脱贫,3000余户1万余人处于贫困边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巴中紧紧抓牢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进程中,四川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产业扶贫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组织保障、规划引领、分类指导、项目支撑、示范带动等关键环节,探索出一条有四川特色的以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扶贫道路。报道称,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在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注重发展多种种养业夯实增收基础。截至目前,巴中建成扶贫车间18个,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13299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9395个,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0.68万人。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才更有保障。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有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动力,就能够依靠自身努力和主动作为来摆脱贫困。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让扶贫更有底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巴中紧紧抓牢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发动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的庭院空地发展种养业夯实增收基础,一方面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乡入村设立扶贫车间,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让产业扶贫成为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为关键的倒计时,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都十分明确,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各地必须用好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在产业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精准发力,抓牢产业扶贫牛鼻子。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注重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让发展特色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长效之路;注重一户一策,鼓励帮助贫困户一村一户发展庭院经济,形成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一技之长的脱贫产业发展格局。各地要像四川巴中那样,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注重发展多种种养业夯实增收基础。也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公益村妇联主席毛珍芳就彝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受雅安日报记者采访说的要抓好产业发展,搞活乡村旅游;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创新推进“贫困户+园区+业主”“贫困户+基地+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等组织方式,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机制、投入增长机制、资产扶贫机制、社会扶贫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力攻坚。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是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根本出路,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全省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精准发力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