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把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http://www.scol.com.cn(2020-5-16 23:20: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困难群体让习近平总书记尤为牵挂。他指出,“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特殊群体需要特别关爱。疫情发生后,困难群众得到优先照顾,一项项暖心政策、硬核措施,织密保障兜底网络;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悉心帮扶、关怀备至,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疫情“抵抗力”。各地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特别的他们感受到“特别的爱”。

  政策兜底,为困难群众织密“保障网”。有政策的保障,困难群众才有温暖的依靠。面对疫情影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推出困难群众关爱措施,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实施期限、简化社会救助程序、适当下放救助审批权限。安徽省对排查出的1.7万名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实现全面帮扶;上海对生活无着乞讨人员开展接力救助,或由救助站购买火车票帮助返乡,或安排临时安置点帮助他们安全防疫;湖北分别以城市不低于500元、农村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对特殊困难人员给予生活物资救助……一项项政策发挥了兜底作用,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要坚持困难群体在哪里,低保兜底的民生保障政策就指向哪里,人力物力财力就倾斜到哪里,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保障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实落细。

  因需施策,为困难群众送去“雪中炭”。困难群众面临的困难不同,导致需求各异,因此在帮扶过程中要因需施策,惠民政策跟得上、落得下,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关怀和救助。各地要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的需求,摸得准他们的现状,帮得上他们的难处,让一项项政策措施力度递增、靶向聚焦,精准惠及困难群体。要建立健全主动发现、及时报告机制,积极调动社区、村委会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全面摸排,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对基本生活遭遇临时困难的人员,要根据需要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御寒衣物等。要持续跟进落实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探视、上门照料、精神慰藉、资金和物资帮扶等关爱措施。对生活不能自理特殊困难人员要加强探视、妥善照顾,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用情用力,为困难群众当好“小棉袄”。坊间有云“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意在说明儿女对父母照顾的贴心。实际上,各地有很多人把困难群众视为父母,其贴心照顾的程度堪比儿女,成为群众的“小棉袄”。我们看到,安徽省谯城区薛阁街道民政办主任刘长江每天了解街道内每一个低保户的生活情况,有任何困难,第一时间解决;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高静悉心照顾孤寡、失能、留观老人,在老人眼中胜似“亲女儿”;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志愿者罗玲无微不至照顾残疾人,成为他们的“眼睛”和“拐杖”……面对特殊群体,在一线帮扶的工作人员交出了一份份暖心的答卷。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有温度的落实。各地要站在人性化关怀的角度,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搞好服务,为困难群众当好“小棉袄”。

  爱心与呵护,也能增强人的“免疫力”,这在特殊时期更为明显。各地要通过政策制定体现关怀,通过各项措施传递温暖,让困难群众一同搭乘“爱心列车”,始终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帮扶力度。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