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产业循环的“牛鼻子”如何抓?

http://www.scol.com.cn(2020-4-14 9:57:50)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王付永
作者:王付永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方位大考,包括对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检验。在疫情基本可控的前提下,经济恢复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尽快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本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专家名片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国务院特聘专家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牛鼻子”是什么?

  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基本面,核心就是稳定产业链

  国外疫情加速蔓延,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我国产业链恢复带来了双重挑战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有让经脉贯通起来,让经济循环畅通起来,企业才能复活

  记者:经过几个月努力,四川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并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在加快恢复。但随着境外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趋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四川最应该抓的“牛鼻子”是什么?

  刘元春:这个问题应该从全国一盘棋来考虑。几天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各地要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这三个“循环”,最基本的是产业循环,我认为当前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核心就是稳定产业链。产业链受到冲击,循环必然不畅,再恢复的时间长、代价大,甚至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四川该抓的“牛鼻子”,也是要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

  记者: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千方百计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但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仍在持续,四川最终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刘元春:考察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首先要看这次疫情演变的特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短期看可能要分三波或者说三个阶段。第一波冲击是疫情所带来的“休克停摆效应”,已经显现。第二波是停摆后重启的成本冲击,国内不同地域之间疫情控制不同步,给产业链协同基础上的复工复产造成“启承转换”上的连接困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对经济产生的间接冲击陆续显示,重启经济运行必须实施“大推动”,这带来很高的重启成本。第三波就是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全球经济休克停摆冲击。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可控,但疫情全球蔓延,将导致全球化的生产体系、产业链发生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从国家来看,中国是生产制造业大国,一家企业要实现复工复产、满工满产,企业所在的产业链协同很关键。由于产业分工的深化细化,目前几乎很少终端产品制造是由一个企业单独完成的,产业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往往需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协同配合,如果在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产品生产的“梗阻”与滞后。相对于单个企业,产业链停摆容易,系统重启难度大。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四川受到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四川产业链状况,以及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也许产业链还存在,但因为需求端的冲击,效益可能会大幅降低。

  记者: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在政策上有什么建议?

  刘元春:系统功能的恢复相对于单个企业的复工复产意义更大。经济循环的恢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心。第一,恢复经济循环,需要政府进行全面统筹,要有总体规划。比如,随着国外疫情加速蔓延,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恢复带来了双重挑战,对此应有预案,找到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后的替代方案。第二,对于一些系统中重要的带动性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的关键节点企业要进行重点救助,“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有让经脉贯通起来,让经济循环畅通起来,企业才能复活。

  怎样才能抓住“牛鼻子”?

  风险下的机遇,建立在我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自我发展完善能力上

  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与裂变,对不少城市和地区来说,

  系统重启就是一个“机会窗口”

  疫情的一个教训,在于不能依赖国内某一区域形成通吃全国的唯一完整产业链中心

  记者: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科学应对、危中思变,才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在您看来,风险下孕育的机遇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抓住“牛鼻子”?

  刘元春:第一,要对化危为机有信心。要明白风险下的机遇,建立在我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自我发展完善能力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种防控和救治效果已经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疫情也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冷静地分析,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以及服务业快速发展这些大趋势没有发生变化,都将为中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疫情期间,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蕴含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对日后的经济增长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要有辩证思维。应当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分工在这次疫情中为何如此脆弱,什么样的产业系统才能让人类更好地抵御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化风险?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与裂变,重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已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战略重心,这是机会。对不少城市和地区来说,系统重启也是一个“机会窗口”,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条受到冲击之后,修复并完善相关链条,通过延链、补链、增链、强链,从而达到一个更加理想的效果,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第三,汲取教训。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意义就在于此。这次疫情的一个教训就在于,即使在国内,也不能依赖某一区域形成通吃全国的唯一完整产业链中心,而是要既防范产业链风险,又促进区域产业链竞争,通过区域竞争得到发展。我们要抓住疫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又一战略机遇期,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域,紧扣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的垂直整合,加快形成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产业链中心。

  记者:通过这次疫情的冲击看机遇,您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产业链的角度有什么建议?

  刘元春:我想,真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让这些城市能够真正称之为圈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变量,就在于是否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可持续的产业链条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域空间划分的基本单元,通常可能会出现产业链节点的异城分布和跨境链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产业分工后向产业链的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

  一个城市在经济圈的地位如何,归根结底要看这个城市有没有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产业链条的冲击,也让人们对全产业链、对抢占产业链上的节点城市有了新的认识。这对四川也是一个很好的重新布局机会。从城市功能来看,中国崛起的增长点并不只有北上广深,肯定会有更多个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城市共同推进这一目标。所以,仅从国内的产业链布局考虑,也应当形成多个区域化的基本完整产业链核心城市。

  抓住“牛鼻子”的原则是什么?

  “保就业”和“保民生”要放在底线管理的核心地位,

  因为就业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在当前阶段对四川来说,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较,让中小企业的活力释放出来更应是重中之重

  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能做到体系的独立性。独立性主要是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关键环节不被人“卡脖子”

  记者:目前有一种争论,抓“牛鼻子”首先应该抓“大”,如大项目,还是抓“小”,如小企业?

  刘元春: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定要坚持“底线管理”。必须把“保就业”和“保民生”放在底线管理的核心地位,因为就业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整个政治经济社会最大的基础。拉动经济从泥潭中走出来,必须要加大消费,但是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无收入可消费。

  四川是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需要就业的大省,而中小企业对于吸纳就业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就业意义重大。所以目前对四川来说,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较,让中小企业的活力释放出来,应当是政策的重中之重。复工复产阶段的底线管理也必须强化经济循环在控制疫情的基础上畅通,防止出现经济循环再停摆。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节点企业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中小企业对经济循环畅通的支撑作用也不可小觑。

  具体而言,第一,要全力救助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经济社会主体,使之具有复工复产的能力。这种救助不仅要打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供应链、人流物流,更重要的是通过减税降费和各类补贴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具有复工复产的能力和意愿。第二,必须利用行政管理和经济激励的方式使范围更为广泛的市场主体同步复工复产,打通断点和堵点进行全产业链复工复产,一定要防止碎片化复工复产。第三,在生产体系复工复产的同时要采取需求拉动战略,通过刺激消费、加大政府采购等举措使复工复产的企业有足够维持再生产的订单,防止企业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和订单下滑出现第二次停产。第四,必须认识到很多问题在疫情全面管控中没有得到暴露,复工复产之后的市场运行阶段反而是各类疫情冲击问题的暴露期,因此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倒闭潮、失业潮以及其他各种问题作出预案。

  实际上,单打独斗的单个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如果个体企业处在一个完备的产业体系当中,作为体系的一份子,其应变风险的能力以及在风险冲击后的恢复能力就会强得多。

  记者:四川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经过这次疫情,您认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怎样做好风险防范?

  刘元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从经济层面来讲,这次大考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系统抗风险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各个地区经济风险抗压能力的大考。现代产业体系成熟的一个标志,也要看这个体系是不是能够面对突发风险有应急应变应对的能力。既然是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能做到体系的独立性。独立性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说的,指企业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关键环节不被人“卡脖子”,尤其不受制于国外企业。国内有些企业的关键零部件有欧美企业提供,受疫情的影响中断了供应,导致企业复工复产受阻,这是一个教训。其次,产业链条要完整。构建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控制与主导能力。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积极把四川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配套大基地,在高端技术领域和关键零部件的供给上,真正做到走在价值链的前端。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