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法院庭审“无人记录”,机器替人应有更多场景
http://www.scol.com.cn(2020-4-15 8:01: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13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无人记录”庭审方式,对一起上诉案件进行开庭审理,成功实现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的记录方式。当天,该院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以规范该项改革试点工作。(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上海法院此项改革始于2020年4月1日,宝山法院等单位已有所尝试,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区块链、时间叠加等存证技术、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全程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确保在没有人工记录的情况下,庭审录音录像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主审法官有了电子卷宗的加持,以及无需时刻注意庭审笔录的进展,免去了往常阅看、修正笔录等环节,审判的速度、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审判的质量同样会得到提高,比如相较于人工记录,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可以保证庭审记录的真实和准确,而不会受限于书记员等庭审记录者的水平限制,公正立场,也免于了后续整理和修正之苦,实现了人力的解放。有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一个法官每年庭审的案件数会大大增长,法院的生产力也会得到提升。单位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对体系建设也会大有裨益。

  法院庭审“无人记录”,在本质上属于“机器替人”。只是概念中的“机器换人”,使用场景大多在生产业、建筑业,危险的工作等,以及制造企业的流水线上,最典型的如东莞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但在法院庭审和政府重要会议中,使用机器换人进行“无人记录”,这种场景并不多见。对于法院属于新生事物,对外界来说,也颠覆了较为传统的认知。

  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手段并无使用范围的限制,关键在于“愿不愿意”的问题。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技术的推出和升级,已有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空间,商务会谈可以使用,作家写作也可以使用,法院庭审可以使用,政务性会议记录同样可以使用。从之前培训速记员提高记录效率、到通过录音笔进行整理,再到语音转换成文字,属于同一诉求的技术升级,具有一脉相承性。问题在于,有些技术在生产领域或商务范围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在法院、政府等领域却依然成了“稀缺因子”。

  不过,大趋势无可逆转,人工智能时代汹涌而至,无论是自动化、信息化还是物联网,未来机器替代人的工作会更为普遍,并从商业、工业的流程中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更为传统的法院、政府机关等。机器换人不仅是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了定义,更为关键是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内部运行的方式和效率,都意味着一场技术革命。

  假使“无人记录”式的技术手段和“机器换人”的场景,更多运用到法院、检察院和政府机构等,对这些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传统行业,会带来较强的内生驱动,在提高其内部运行效率的同时,能最大化激活内部的竞争性,在减少人力资源的同时,节省出大量公共成本。当然更大的意义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司法的程序公正性得到了更大保障,才是公众最大的福祉,也是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一个标志。

  再强悍的黑科技,也是为行为理念服务。庭审“无人记录”之所以值得称道,改革意图和行为初衷才是根本。比如近年来,因天气影响、脱贫攻坚或疫情防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滞销成为常态性事件,各级政府主官纷纷“直播带货”,扮演地方特产的代言人极力推销,技术手段运用折射出思维的转变和观念的升级,最终转化成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此种场景越多,则社会进步更大。(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