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用科技“利剑”斩杀病毒“魔鬼”
http://www.scol.com.cn(2020-3-3 7:48: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深刻阐述了运用科技力量战胜病魔的重要意义,为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认识论、方法论,激荡起科研攻关、战胜病魔的强大力量。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从来都离不开科技这个最有力武器。历史上,像疟疾、霍乱、鼠疫、登革热等大范围流行的疫病,都曾让人类付出过沉痛代价,但最终都是靠科技这个“利剑”斩杀了“病魔”,取得一个又一个战“疫”的胜利。在这次战“疫”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必须坚持科学防治,加快科技研发攻关。广大科研工作者闻令而动、锐意攻关、夜以继日,仅用1周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病毒初步鉴定和测序,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其为“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令世界赞赏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撑,也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的“信心支撑”。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疫情是魔鬼,科技就是“除魔之道”。用好科学武器,我们就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治的“路子”。从解码病毒到疫苗研发,从查明传染源头到切断传播途径,所有工作的开展,需要秉承着科学论证的“方法论”。当前,尤为紧要的是加快疫苗和药物研发,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力争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早日研制出病毒的“克星”。

  战胜疫病,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现在,从病魔手中“抢人”的真实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重症监护室上演,充分说明了科研攻关“分秒必争”的紧迫性。广大科研人员要在病毒溯源、传播机制、快速检测、药物筛选、疫苗及抗体研发等多个方面,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开展科研攻关。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要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早日认清病毒的“真面目”。

  科研攻关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协同优势,开展联合攻关。我们看到,疫情发生后,以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等为主体研究力量,高校、院所、企业广泛参与,在科研院所的显微镜下、高校的实验室里、创新企业的生产线上,处处都是科研攻关的战场,形成了“全国科研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要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科技后盾”。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科研攻关是打败病魔的必由路径,也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只要我们在严密防控的同时,高扬科学精神,协同推进科研攻关,锲而不舍,艰苦努力,就一定能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瘟神”置于死地。(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