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社区医生的信息化随访需要更多支持
http://www.scol.com.cn(2020-2-19 7:59: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得知,有些地方基层社区医生被要求必须上门面对面随访每一位从疫区返回的居民时,她很着急。她呼吁:一定要保护好社区医生这支队伍,尽量采用电话、短信、微信等信息化手段与居民进行沟通,把危险降到最低。(中国青年报2月18日)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由飞沫及接触传播,相信大部分社区医生是了解的。试问,为何有些地方的必须坚持上门面对面随访呢?相信医生们不是不懂,而是面对面有客观的现实需求。不可否认,信息化手段随访,能将传染危险将至最低。然而,专家的呼吁却可能忽略了基层的现实困难。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医生及居民都熟悉使用信息化工具。特别是最需要关注的中老年群体,有不少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遗落者,不善于用微信、电话交流。个别年龄偏大的医生利用手机记录、填表也不一定方便。在防控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烂笔头”可能更为简单快捷。

  其次,不面对面接触,恐怕难以掌握实际情况。中国人讲究“有事当面谈”,中医讲究“望、闻、听、切”。不能排除,有少数居民,面对电话询问,存有认知偏差或侥幸心理,刻意忽略细节,导致遗落关键防控信息,影响防疫全局。所以,需要“耳提面命”,反复征询。

  再次,部分居民需要医生上门开导。与疫情同步蔓延的还有焦虑和恐慌。全国大部分小区全面封闭,居民无法上街。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少数居民也担心自己“被遗忘”。医生和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有利于缓解居民的焦虑情绪。

  诚如迟春花主任所言,基层要保护好社区医生。毕竟医生自己病了,就没人帮助居民了。可于此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既要避免面对面接触,又要确保防控检测落实末端不留死角。因此,需要各级部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灵活的全面的科学的随访机制,在过细排查和降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是否可以展开分级分层的自救,按楼层按房间培训检测人员,让一个年轻健康的居民负责一层楼的监测,鼓励居民自己检查自己,将上门随访情况录像上传,社区医生进行核查;或者,建立家庭消毒隔离带,鼓励居民随访后自行消毒,降低传染隐患;或者优化随访机制,按家庭和单位区分风险等级,低风险的尽量不上门,用管理提升效率。

  当然,最需要的还是推广无人化的设备。有关部门需要站在疫情防控的角度,为基层工作人员寻求信息化支持,提供无人机、无人车、远程监控机器人、视频会议机器人,吸收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医生使用信息化无人化工具,便于社区医生不上门就能进行面对面随访。经费方面,可以协调企业,采取租赁、投资的形式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无论如何,疫情防控需要科学、严谨、细致的管理思维,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引导社区医生开展随访工作。同时提供全面安全的防护手段,保护社区医生。是否能提供有效举措,也能考验出基层单位的工作水平。(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