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志愿服务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http://www.scol.com.cn(2019-12-5 9:41: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坚持实践育人、改善民生,坚持示范带动、试点先行,改革要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谈及《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青团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试点既坚持了四川过去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又学习借鉴了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经验。(2019年12月04日四川日报)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职责叫志愿。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只有以制度化的组织、常态化的运作护航,才能行稳致远。《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提升青年志愿者事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志愿四川”网络平台,加快实现各级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政策共享,这不仅对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领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提及志愿服务,不少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仍是重要会议、大型赛事的志愿者,这的确是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今,志愿服务场景已经更多地转换到群众生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四川省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志愿服务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志愿者在成为动员广大青年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中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志愿服务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要让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需要从心开始,探索引导志愿服务向社会心理咨询、社区养老、心理疏导等特殊领域拓展。但我们应看到,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不能仅靠人们自发的善念和善举,而应该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这是《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重要出发点。

  我们都知道,志愿服务是一项不图物质回报的事业,但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人的认可、社会的归属感或许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指导、部门依法履责、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构建以团省委为主体,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抓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基金、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信息平台、青年志愿者学院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省级青年志愿服务示范运行体系。

  从目前来看,全省各地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又学习借鉴了北京、广东、浙江和成都、南充、攀枝花等地的经验,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志愿四川”网络平台,加快实现各级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政策共享,推进学校、社会组织和社区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志愿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组建一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社会融入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好、涵养好志愿者精神,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让志愿者既感到光荣,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其实,对于每一位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来说,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正因有心中的这份爱,才让人们在感受到志愿者服务的同时,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让志愿奉献精神激励我们健康成长和坚定前行,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