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文艺工作者当以“三无愧”为座右铭
http://www.scol.com.cn(2019-7-17 15:04: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贺信中,希望他们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更讲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人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了时、记述了事,皴染现实的画卷,点亮人心的光亮,为一个社会吹进一股清劲、飒爽的长风,与之扑面而来的,是沉淀已久的智慧哲思,是远航未来的民族梦想。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提出“三无愧”要求,广大文艺工作必须以此为座右铭。

  人民需要文艺。以“三无愧”为座右铭,就是要坚守文艺为人民的“初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应该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文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因此,文艺工作者以“三无愧”座右铭,根本在于牢记文艺为人民的初心,坚持文艺为人民的方向,这样,文艺创作才有动力,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能为人民所喜爱。

  文艺需要人民。文艺为人民,更要扎根人民这片沃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就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文艺工作以“三无愧”为座右铭,最需要是能够走进广大人民中间,走进人民生活的实践深处,同人民在一起,切身体验人民生活,真实表达人民心声,确实以人民为表现主体,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功去抒写人民,这样,文艺创作才有活力,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能为人民所接受。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展示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三无愧”为座右铭,更主要的是能够守住时代之魂,为时代担当,自觉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展示好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精彩生活,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本质上还是为人民创作,以优秀的作品宣传人、鼓舞人,引导广大人民坚定信念跟党走,实现伟大中国梦。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而今天的文艺创作可说是多元纷纭、千帆竞发,面对奔腾而来的时代潮流,文艺创作既有顺流而下,也有逆势而上,文艺工作者必须以“三无愧”为座右铭,努力强化自我素质能力,忠诚于党和人民,让文艺作品能够保持一种清醒,肩负一些责任。(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