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患者病危 医生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
http://www.scol.com.cn(2019-7-28 8:41: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位病危住院的老人,家属在其病情危急时四次向医生求救,当值医生却因与整个科室的同事们忙着拍集体照,迟迟未予以及时施救,最终遭到了家属的投诉,并引发纠纷(据7月27《央视》)。  

  有句俗话叫“你急他不急”,大凡有过求诊经历或陪同过家属亲人就医的都有体会,入院患者突感异样,家属急的一趟趟去找医生,医生多是不慌不忙,有时甚至还会责怪家属“大惊小怪”。的确,患者或家属不是医生,就医中的某些突感不适或许在医生眼里不是大问题甚至“正常”,但在患者或其家属看来,却是“大难临头”。老人是因牙痛和干呕症状住进文水县人民医院,通过治疗当晚无事,谁知次日上午老人突感不适,而此时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组织拍集体照,面对老人家属的一次次求救,主治医生均告诉其“等等”,直到发现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后,才到病房查看并展开急救,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老人是否因为医生拖延抢救而死亡,还需要权威调查给出结果,但出现这种情况的本身就足以让人唏嘘。坊间有句俗话叫“人命关天”,尤其是对高龄入院患者,正常的衰老和疾病交加,任何不适或不慎都足以要命。而另一方面,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必须恪守以病人为中心原则,再重要事务都不能耽搁或取代对病人的抢救。医院出于宣传需要组织医护人员拍集体照,的确也是一项工作,但面对患者家属一次次的呼救,医护人员任然要求“再等等”,恰恰忘记了拍照可以等,抢救生命可是一分一秒都“等不起”。  

  当地卫健委针对这一事件给出的定性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淡漠、质量安全意识淡化、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医德医风教育不足。并对涉事医院相关责任人分别下达的处分。而在笔者看来,当地卫健委给出的定性虽然恰如其分,但整改操作起来却很难“精准”着手。其实,类似文水县人民医院这种“病人急医生不急”的现象并非个例,尤其是住院部的医护人员,长期的执业经历,不仅让他们见到过太多的“生死离别”,也养成了过度的“遇事不惊”,逐步形成了某种职业惰性。  

  就事论事而言,因为患者家属并不了解某些突发不适,究竟属于药物正常反应还是病情的迅速恶化,只要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就会立即求助医生,而大多情况下,往往都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家属的“呼救”,都会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麻痹感。再加上老人入院时,仅仅只出现了牙痛和干呕症状,通过救治也已经无恙。可以想象,包括所有参加集体拍照的医护人员在内,如果事先知道老人的病情危重,且遇到老人家属三番五次求救,注定会停止拍照展开急救。但遗憾的是由于职业惰性使然,让这些医护人员任然认为老人不会出现意外,最终酿成大错。  

  其实,“职业惰性”在各个从业领域里都有存在,局外人认为需要紧迫处理的一些问题,在局内人眼里不过是轻车熟路的正常工作,用坊间的话说就是“你急他不急”。因此,文水县医院出现的这起纠纷案例,没有“以病人为中心”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消除医护人员长期养成的职业惰性,恪守“病情就是命令”,把救治患者,时刻随着患者病情变化而“动起来”作为高于一切的从业标准,是如此,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的千呼万唤,也就不会再“千呼万唤始出来”。(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