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成都工匠”品牌凝聚治蜀兴川新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19-5-2 7:44: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唐代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市举行2019年“成都工匠”命名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对重点发展的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一线涌现出的能工巧匠进行命名表扬。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出席会议并致辞。(5月1日,四川日报)

  打破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的限制,他们有的是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有的是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如今,他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成都工匠”。其实,关于对“工匠”的解释,历来都透着一股情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好一件事情,修炼“静下心来,潜心干事”的心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并带着执念与传承,毕生秉持一种从容淡泊、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匠心”。因而“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更成为一股新风锐气与精神力量。

  可以说“成都工匠”的评选工作,是地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鲜活案例,也是着力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汇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动力。这些“成都工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四不限”,包括农民工在内,一样可以参选。这不仅反映了成都当下对工匠人才的渴求,实际上也是在激励所有的一线工人们,让“成都工匠”们能够看到成都的力度与决心,这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守卫,也是对发展品质的捍卫。

  我们从这份被命名的502名“成都工匠”里可以看到,既有大国工匠“军工绣娘”潘玉华、雪域高原“爆破王”彭祥华,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时勇;也有“天府工匠”孟德芝,“四川工匠”张安秋、“心脏手术师”罗卓红;还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成凤等一大批来自成都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其中,高级技师和高级职称216人,占总人数的43%;技师和中级职称187人,占比37%。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军人112人,占比22%;坚持“师带徒”的387人,占比77%,他们出于崇尚事业、追求卓越,创造了一个个行业奇迹,谱写了一个个精彩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期“成都工匠”精神。

  毫无疑问,当前要凝聚治蜀兴川新力量,扛起成都工匠“技艺精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业敬业”的旗帜,让“成都工匠”品牌越来越亮,体现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必须加快培养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成都工匠”品牌。从他们的故事中折射出关乎新时代发展的智慧与逻辑,于社会,工匠是楷模;于国家,工匠是栋梁;于城市,工匠更是先锋。

  事实上,成都已提出用五年时间,培育评选成都市级工匠3000名、区(市)县级工匠7000人,遍布成都现代产业体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日前四川已出台政策,计划到2020年时,认定30名左右“天府工匠”,每人给予20万元资助和管理期内每月1500元的岗位津贴,并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休养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正所谓,口袋“鼓”了,事业有“位子”、晋升的“通道”也打开了,有足了面子,一支具备“工匠精神”、引领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给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成就“成都工匠”首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树立专注长远、实干兴业的导向。在治蜀兴川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专业技能和道德精神都成为当世和后人的榜样,人人都可成为“成都工匠”。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