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诱导式打卡”就该被朋友圈“屏蔽”
http://www.scol.com.cn(2019-5-16 8:27: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称部分公众号、APP软件主体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到朋友圈打卡,严重影响朋友圈用户体验。并表示,对违规主体,将采取阶梯式处理机制。对此,南都NDX实验室发起调查互动,其中有六成网友支持微信做法。

  与其说,朋友圈打卡影响朋友圈用户体验,不如说“利诱打卡”正在传播“知识焦虑”。过半网友支持微信的做法,说明“知识焦虑”的可恶。“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应该被屏蔽在微信朋友圈之外。还朋友圈一片清净,才能给网友们的健康学习,提供良好的社交氛围。

  客观上看,为学习打卡的习惯并不坏。美国学者凯尔曼依照行为主义代表卡尔·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提出“21天效应”,指出一个行为重复21天,便会形成习惯。其实,“学习打卡”的本质就是通过长时间的打卡学习习惯。不过,打卡要是“给自己看的”,经由手机提醒的功能便可“打卡”,何必通过朋友圈“自我推销”?打卡真的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缓解焦虑?

  可以看到,“知识焦虑症”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所产生一种普遍心态。在网络社交环境当中,每天不断刷屏的打卡内容,无疑会催化朋友圈中的“知识焦虑”。知识焦虑滋生“学习恐慌”,“学习恐慌”催生“冲动学习”,部分网友也因此选择朋友圈中的学习产品,付费学习。事实上,被冲动感支配的被动式学习,学习效益并不太高,知识焦虑有害无益。

  学习打卡如果是分享学习成果、学习感悟,想必不会受到众多网友的反对。可惜,主体为广告内容的打卡,让学习变了味,也让朋友圈也变了味。部分公众号、APP利诱用户将“学习广告”分享朋友圈,本质上就是希望用户将“打卡”从私人空间推广公共空间,通过催化朋友圈当中的知识焦虑,诱使他人付费学习。这类基于熟人社交的变相行销行为,较之刷屏的微商,更令人讨厌。

  我们需要学习,可促使我们学习的动力,应该是平和的健康的,而不是焦虑的冲动的。我们在纠治和清理的同时,还得注意防范和引导,通过鼓励分享有营养的打卡内容,促进网络学习氛围的浓厚,同时缓解不学习的焦虑。(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