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名人赞叹汶川新城,日新月异四川缩影
http://www.scol.com.cn(2019-4-13 7:14: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离开映秀,4月10日下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名人走进天府之国”考察团马不停蹄来到汶川县威州羌城,感受“康养汶川 无忧之城”的独特魅力。(4月10日四川在线)

  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离成都120公里,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同时也是前往九寨、黄龙的重要旅游通道。然而,11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特大地震,让汶川这座美丽的城市顿时陷入了深渊!人们怎能忘记,那场特大地震给汶川和其他震区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令所有人痛心、难过、悲伤。

  然而,正是在这片网络名人正在参观的土地上,受到大灾后的汶川没有消失,那里的人们更没有倒下,而是擦干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下,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和恢复重建,使汶川从一个到处是瓦砾和破败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到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充满希望的现代化新城。

  对此,网络名人门感叹:原来你是这样的汶川新城!无论是沿着滨河路,经过锅庄广场、西羌文化街和体育馆,来到了汶川县避灾广场——凤凰广场,还是沿途新楼矗立,步行道两旁树木春芽新发,威州镇昔日的繁华已然涅槃重现。还有那著名的羌城,到处是羌文化的建筑和风俗。更令网络名人高兴的是,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正在显著提高,人们悠闲地享受各种公共实施,对目前的幸福生活感到很满足。

  数码达人“@科技的那些事儿”第一次来汶川,他感触地说:“地震已过去十余年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配套公共设施很齐全,就像讲解说的那样,城里最豪华的是学校,最方便的是医院,百姓总体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都很安逸。”也诚如知名博主“@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所言:“既有传统又很现代”。在他看来,这里的人生活幸福指数很高,“路上遇见的老百姓嘴角都是上扬的,很羡慕,真实的凤凰涅槃。”

  是的,那场大地震已经离我们而去,但留下的伤疤却不可能很快消失。每一次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悲伤、泪水等,都要伴随人们许久。然而,顽强的汶川人乃至四川人,在大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变得更坚强。就像汶川这样,最终战胜了灾难,灾区人民重新振作了起来,使家园重建,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而这一切,都让来此访问的网络名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废墟尚重建的汶川新城,让网络名人们感叹不断。网络名人“半杯馊茶”在微博上写道:汶川,一个刻在国人记忆中最深刻的地名之一。现在的汶川已经是心存感恩、发奋自强的新兴旅游地区,“健康、养生”两个词汇浓缩了一切幸福内涵。这正是汶川此时的真实写照。多年前还是一片废墟的城市,如今到处生机勃勃。在原来的废墟上建起了民宅、学校、公园,还有重建的工厂、绿树、花草等。那里人们都充满笑脸。这说明,汶川已走出苦难,获得了新生。

  网络名人本次来天府访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把四川建国70年来的成就展现给更多人。如此,当他们看到汶川新城,并用自己的文字、图像向全国传播后,一定会引起更大的反响。而且,汶川新城,仅是四川建国以来诸多成就的一个代表而已。

  由此,名人赞叹汶川新城,日新月异四川缩影。在汶川新城,网络名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四川效率”“四川力量”乃至“四川精神”的一个侧面。愿来川的网络名人,带着汶川新城的日新月异和生机盎然,把更多四川的巨变传递给更多人,以让人们更了解四川、熟悉四川,把四川人治蜀兴川的豪情和成绩让更多人知晓。(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