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精准扶持”激发科技企业“活”力
http://www.scol.com.cn(2019-3-5 8:06: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3日,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时,他正忙着围绕“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扶持力度”这一主题,完善自己将向大会提交的建议。(3月4日 四川日报)

  海特集团是四川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度”参与者之一。早在2003年,该集团就成立了专门从事军品业务的公司,并取得“四证”,成为民用航空首个“参军”企业。2015年,又与央企中电科29所合资组建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建立成都双流海威华芯科技产业园,在国内率先生产出6寸砷化镓/氮化镓芯片。

  不少来自四川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有着这样的感受:研发投入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回笼慢,导致很多企业明知研发重要但不愿意或者无力在研发上投入过多。科技企业的成长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也并不是常说的“万事开头难”,过了开头这一关就好走了,相反,技术攻坚的路上是越往后越难,越是面临更多的“考题”。

  虽然,近年来科技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成长壮大的路上,他们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成为了他们的“成长烦恼”。

  企业“实力”不足。科技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他们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如果企业的“底蕴”不雄厚,对于这一大部门的资金、人才、设备等投入是不能实现的,很容易让科研项目半路“夭折”。

  研发周期大于融资周期。资金是整个科研项目中的一大“烦恼”,毕竟,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就很难以运转,虽然可以采取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但是贷款利息高,时间短,对于长期性的科研投入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更在于研发周期往往大于融资周期,就会造成企业无力偿还,更不用说继续搞科研了。

  扶持政策不精准。在帮助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一些扶贫政策看起来不错,但是具体到一些企业却是不适合的,或者是作用不大,这样的一种扶持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就没用发挥出作用,也就不能实现预定的效果。

  面对新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并没有坐以待毙,相反,他更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在不断调研,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加大“扶持力度”的方法,以更“精准”的方式着力,让科技企业在成长期能够度过“瓶颈”,迎来新的春天。

  “精准扶持”如同企业的“血液”,让他们能够“动起来”“活起来”“转起来”,更能够不断地滋养科技企业,浇灌经济发展,为四川大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让科技企业也能够大有可为。(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