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安逸的生活靠不懈奋斗来创造
http://www.scol.com.cn(2019-2-14 13:34: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映秀镇和杨云刚等群众谈家常、话冷暖,祝大家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祝乡亲们安逸舒适、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一声“安逸”,秉持人民情怀,彰显赤子之心。一声“安逸”,是送来的殷切祝福,更是留下的深情嘱托。(2月14日《四川日报》)

  安逸,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指安闲、舒适、闲适、悠闲;作为一句地方方言,是四川话里的一句口头禅、表示舒适、或是满足的一种状态,也有“令人满意、精彩”等意思。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所说的“安逸”,情真意切,不仅拉近了总书记与四川人民的距离,融洽了鱼和水的情分,而且从高原到平原,从山区到丘陵,使总书记和四川人民的心贴得更紧,情靠得更亲,追求安逸生活的志更坚、劲更足。

  听民声、解民意,拉家常、问冷暖。回首过去几年,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无论是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春季,还是暑气逼人、骄阳似火的夏季;无论是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秋季,还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的冬季,我们总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群众的身影,看到他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情景,他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执政思想和理念,无不凸显在他和群众之间的一次次接触和交流中,投射在他走进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安逸的生活靠不懈奋斗来创造。在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驱车两个多小时,专程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结合当地特点给村民们支招致富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此情此景、点点滴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真实注解,激发着9100万巴蜀儿女的奋进力量,激荡起全省干部群众创造更加安逸生活的满怀豪情。

  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正如报道中所言,这一年,从大凉山腹地到成都战旗村,从汶川地震灾区到天府新区……全省上下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安逸生活的画卷在巴山蜀水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9100万四川儿女的心坎上徐徐展开。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抓起,一件件民生实事紧贴民心、直指难题,把群众心中的操心事、烦心事变为顺心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全力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切都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是群众获得感的温暖印记。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新征程上的四川,信心满怀。喜看巴蜀大地,春潮涌动,万象更新,这一切的背后,都表明,紧跟总书记指引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已经成为全川干部群众狠抓落实的自觉行为。又是一年春好处,一路高歌,启程,再出发,只要我们牢记总书记对四川的关怀和嘱托,始终向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担重任、脚踏实地贡献四川力量,让全省人民安逸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