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40年4个“万亿元”彰示着什么?
http://www.scol.com.cn(2018-12-10 13:25: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勾勒40年“成长”轨迹,四川经济总量加速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两百亿、千亿、万亿、两万亿、三万亿……2018年,全省前三季度GDP首次突破三万亿,达30853.5亿元,这也为四川全年经济总量迈上“四万亿”新台阶释放出积极信号。(12月10日《四川日报》)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发展,今天的一切无从谈起;没有发展,未来的一切也将无从谈起。对于四川来说,经济发展只有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才有动力和支撑,民生改善才有基础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四川之所以能交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成绩单,关键就在于坚守发展这个硬道理、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省发展跨上新台阶、迈向中高端。

  如果说,要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图景中,从中国西部选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样本,拥有“西部第一省”之称的四川,必然是不二选择。在40年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四川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次次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着力在提升目标追求、深化工作部署、拓展思路举措、探索发展新路上狠下功夫,立足四川实际,闯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崛起的佼佼者,经济总量已经挺进全国前十强。

  今日之四川,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期。而回望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的发展曲线,40年间并非一路坦途,四川经济在全国的排位也经历过从下滑到回归的过程。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四川经济总量排全国第六位。但改革开放之初,四川经济总量排位出现下滑。1981年,下滑到全国第七位,1985年下滑至第八位,1993年下滑至第九位。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介绍说,“上世纪80、90年代,四川GDP增速有1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发展不足。要解决四川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归根到底还要靠经济发展。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更加注重效益、质量和活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落实中央要求、回应全川群众期待、做好时代答卷的必然选择。也正因如此,四川换脑筋、换思路,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出发,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以非凡智慧和魄力驾驭“四川号”经济巨轮不断破浪前行,在巴蜀大地上演许许多多闪耀世界舞台的“四川实践”。

  从1978年算起,四川经济总量迈上第一个“万亿”大台阶,用了29年。而第二、第三个“万亿”大台阶,则都只用了4年。2011年,四川经济总量首破两万亿元,达21026.7亿元。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又历史性地突破三万亿元,达30103.1亿元。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表示,2018年“全年突破四万亿元,基本没有悬念。”这也意味着: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经济总量跨越了4个“万亿元”大台阶。4个“万亿元”,犹如一组极具蓬勃力量的和弦,在巴山蜀水弹奏出一幕幕气势恢弘的时代乐章。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路径更加明晰。改革开放40年的四川实践,直白地告诉我们:向第5个“万亿元”冲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既要有一股分秒必较、只争朝夕的“闯劲儿”,又要有一股矢志不移、久久为功的“韧劲儿”。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在绿色发展上用实招,在开放发展上抢机遇,在共享发展上见成效,就能好风凭借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推动经济迈入新境界,塑造全省经济发展新格局。(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