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扶贫干部成为钱可英式的“跑腿干部”
http://www.scol.com.cn(2018-11-16 18:32:1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钱可英,2015年8月起任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中槽村第一书记。她用脚步丈量全村每一寸土地,累计走访贫困户1600余次,并在一次次走访中将村里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逐个击破,带领全村顺利“摘帽”。( 2018年11月14日四川日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党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拿出真功夫、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这是扶贫干部跑出来的。扶贫干部如果仅仅坐在办公室,看看材料上上网,复制粘贴一番就出个方案下个通知,像撒胡椒面似的粗放式扶贫,这注定不会起到实效。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涌现许多善为群众办实事、敢为群众打硬仗的脱贫干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中槽村第一书记钱可英就是这样善为、敢为的“跑腿干部”。提起钱可英,村里的人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3年走访贫困户1600余次,平均每天要走访约1.5次。正如贫困户刘秀芬感叹,“一个女孩每天这样翻山越岭,我们都很佩服!”

  农村工作内容众多、千头万绪、包罗万象、面广、量多、事杂、事无巨细。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涉及的内容广、任务重,需要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需要越来越多像钱可英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热心肠的“跑腿干部”。钱可英眼里“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她是这样的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这家小孩得抓紧时间上户口,免得影响入学;那家老人生活困难,看能否帮他办个低保;几家村民都在试种重楼,计划申请产业项目资金……走访中,钱可英将一个个问题记在本子上,同时给领导、同事打电话,协调解决办理。

  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群众才会拥护你、信任你。恰恰是这样,修桥、电力、通信、出行等一个个问题都现实地摆在群众面前,而钱可英却把这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个铭记在心里,多方反映、多方协调,甚至直接跑到市县帮扶单位找法子,终于筹得数十万元,在4座踏水桥旁新建了石桥。不止于此。钱可英通过走访,问需于民,对接、协调相关帮扶单位、干部,她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将长期以来制约发展的电力、通信、出行问题列入项目库,啃下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硬骨头”。

  钱可英的脱贫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干部必须多跑腿。因为多跑腿才能跑出好办法,多跑腿才能整合资源,多跑腿才能动态管理,多跑腿才能发展产业。多跑腿才可能为贫困户群众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扶持,增强群众产业发展的信心;多跑腿才可能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帮助群众发展其适合他们自己的产业;多跑腿才可能更精准地认识市场,确保群众的农产品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他们增收致富。从而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扶贫工作离不开“勤”与“实”。这不仅是对钱可英扶贫工作的赞赏,更应该成为千千万万坚守在扶贫一线干部的工作信条。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贫困地区群众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跑腿。扶贫干部的腿勤了,路跑得多了,群众的脱贫致富希望就大了。因此,笔者希望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成为像钱可英这样的“跑腿干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彰显党员干部的“服务”本质、展示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体现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总而言之,各地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培养锤炼善为、敢为、有为的“跑腿干部”,让扶贫干部成为钱可英式的“跑腿干部”。(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