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得请多少个妈妈为超市加工“手擀面”?
http://www.scol.com.cn(2018-10-31 8:26: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振忠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0月30日《金陵晚报》报道:近日,有消费者质疑,超市里有些“手擀面”并不是消费者以为的手擀面,完全不是一个味儿啊!对此,记者进行调查后才发现,原来“手擀”只是个商标。为此,有消费者将企业告上了法庭,获赔偿共计15.8万元 。

  所谓“挂羊头卖狗肉”,商标是商标,商品名是商品名,如果照此办理商标作假通吃天下的话,那一定是一片商标与商品名称混乱之江湖。且看这样的解释:“在我国,模拟手擀面的人工动作与流程用工业化的加工方式,生产的具有手擀面形态与口感的挂面或半生鲜面,均称之为手擀面”。何为睁眼说瞎话,此之谓也。手擀面者,手工擀出来的面食,通常指面条,甚至都不是指饺子皮饼馍之类的“手擀”。工业化加工,按照汉语语境与习惯定义,那就一定要标注为工业化生产或者“模拟人工面”,那为什么面制品分会的专家们,不去推动如此这般的商品名称标注,却单单来混淆视听,偷换概念呢?偷换概念的民间通俗说法就是睁眼说瞎话,而睁眼说瞎话的始作俑者,难道不是一种行业自欺欺人?

  “好像妈妈的手打面”,作假流程同“裕湘手擀”,前者用了“好像”以示与机器化生产作一区别,然而,“照图宣科”的消费者却绝不会字斟句酌。再加上其广告语及广告图片,其本身并没有出现机器手打面是如何从机器里压出来的,则消费者一定会被误导被诱导进其预设的陷阱里不能自拔。那么,如此这般的消费欺诈行为,广告作假行为,误导消费者行为,为何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无数监管“婆婆”的监管之下行之于天下而无所忌惮呢?

  饺子,汤圆,面条等等食品消费品,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妈妈的味道却丢之于东海波涛之中无法找回来了,这就是工业化生产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的鸿沟与裂痕。人们普遍变成厨房里的懒汉,然而,“厨房懒汉”是一回事,妈妈的手擀面商标与商品名混淆视听带来的市场混乱则又是一回事。人们追求妈妈的味道并没有错,商家追求妈妈的味道与自己生产的商品异途同归也没有错,但在商品本身质量、味道尚未达到“妈妈的味道”之前,却用“妈妈的味道”来作宣传并以假作真之时,就理所当然就是一种消费欺诈、经营欺诈行为。无论管再有一万个面制品分会出来作证,也无论有多少个糊涂法官站出来为某某手擀面商家背书,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机器面永远不是手擀面。手擀面必须是人工的,手工的,即便不是妈妈的,也一定是爸爸的,或者是姥姥奶奶的,但绝不可能是冰冷铁家伙打或者压出来的。即便机器模拟了人的手形动作,也只可能是机器的,而非带有人味的。

  记者实地走访南京市多家超市,发现“裕湘手擀”及今麦郎“手打面”并非个别现象。“金沙河手擀”“白象手擀”“华麟手擀”等无一例外,巧妙地将商标与商品名完全融合一体。凡超市均有“手擀面”,全国又有多少工厂生产的手擀面?关于“手擀”商标误导消费者行为,通俗一问就是,该有多少个妈妈才能生产这么多的“妈妈手擀面”?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