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食品安全的底线何时成了“吃不死人”?
http://www.scol.com.cn(2018-9-20 8:29: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说起食用调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成。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罗定发直言:虽然产品名不副实,但是我们坚守良心底线:最起码要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这是最基本的。(9月19日《健康时报》)

  在调和油市场上,很多调和油的成分做了手脚。这些调和油演绎着“油腔滑调”的老油条作风。商标里标注的调和油成分想怎么标注就怎么标注。比如,大家都知道橄榄油价格高,对身体好,商家则把只参入了“10%的橄榄油”标注为“85%的橄榄油”。这样一来,就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他们使用的橄榄油很少,却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对于这种名不副实的成分标注,一些调和油生产商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有良心”了,最起码“能经得起检验”,最起码“是吃不死人的”。“吃不死人”何时成了食品安全标准了?

  “吃不死人”,其实不是为了消费者,而是为了自己。因为一旦“吃死了人”,也就意味着要承担严重后果,不仅会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导致企业破产。所以说,把“吃不死人”说成自己“很有良心”就是胡言乱语。“吃不死人”是食品安全的底线,如果食品是“可以吃死人的”岂不十分可怕?

  更应该关注的是食品“吃不死人”论调背后的真正问题。眼下的很多商人,在唯利是图的趋势之下,已经把“吃不死人”当成了取胜法宝。只要你的食品是 “吃不死人”的,即便存在问题,即便质量不高,即便质量劣质,也还是能够存活下去的。因为,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罚款了之。

  我们会发现社会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发现了问题食品之后,监管部门会发布一个“黑名单”。尤其是到了重要节日的时候,很多地方,很多监管部门,都会发布相同的“黑名单”。而在这些“黑名单”里,常常会看到不少的“老面孔”。有的问题食品,甚至10多次出现在“黑名单”里,在这个部门的“黑名单”里有,在那个部门的“黑名单”里也有;在这个地区的“黑名单”里有,在那个地区的“黑名单”里也有;在春节期间的“黑名单”里有,在中秋节期间的“黑名单”里也有。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其实道理是简单的,这说明市场管理部门也把“吃不死人”作为了治理的标准,只要问题食品“没有吃死人”,那么就能放一马。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吃不死人”是底线,而不是“良心发现”。“吃不死人”不是舌尖安全的标准。(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