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地铁“化装”乞讨 该救济的是拒绝
http://www.scol.com.cn(2018-8-13 8:47:1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有网友称地铁9号线上有乞讨人员组团行乞,地铁七里庄站的卫生间甚至成了行乞人员“上班”换装之地。8月10日,记者探访发现,当天有多名乞讨人员在9号线的列车上进行乞讨,其中的一组乞讨人员两小时的收入就超过了百元。(据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客观上来说,真正的乞讨,是在完全失去劳动能力,或因遭遇突发变故失去收入之后,迫于生存而向社会寻求施舍救济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只有在没有收入能力又需要生存的极端无奈情况下,才会有人选择这种缺少尊严的“保命模式”。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所谓乞讨也就等同于“要饭”,目的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现代社会的乞讨尤其是出现在北京地铁车厢里的“化装乞讨”,与乞讨的原本属性就有了天壤之别。名义上是因灾祸所迫乞求别人的施舍。实际上是把乞讨当成了一种职业甚至是一门发家致富的“生意”。他们不仅需要施舍,更需要让他们挺直腰杆站起来。  

  实际上,从北京地铁站这群人将卫生间当成更衣室,换上“乞讨装备”轮番有序进车乞讨的情况看,无论他们编造的故事如何“感人”,都不过是博人同情的说辞而已,既非为了“吃饭”,更非是灾祸所迫,完全就是一群“好逸恶劳”又有些贪心的慵懒之人,他们明知道乞讨有损人格尊严,却故意从外地聚集到这里,换上乞讨“道具”编造“故事”博人同情施舍,在笔者看来,在这些“乞讨者”的心目中,完全就没有一点自尊自重甚至耻辱心可言,对他们的乞讨行为,乘客的拒绝或能让他们找到自尊,相关部门的依法管理和处罚或更能让他们走上自立自强。  

  我们都知道,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最落后的贫困山区,有国家的低保政策“兜底”,有早已普及的农村医疗保障,更有各基层政府部门的帮扶,即使完全失去劳动能力,最基本的温饱也已经得到解决,根本无需外出“乞讨”。笔者有位农村亲戚,全家四口人,早已出嫁的女儿经济也不宽裕,剩下的一家三口全部长期患病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即便是这样,亲戚也拒绝来自我们这些亲人的资助,她告诉我们,虽然买不了空调大彩电,但吃饭穿衣还不用愁,政府不仅给生活费,出钱看病、修房子,甚至还建了冲水厕所。而据笔者所知,她们家还不属于特殊照顾,因为类似家庭都享受了同等的政策和待遇。  

  应当说,笔者的这位亲戚之所以没有外出“乞讨”,除了亲戚所说的“政策好”之外,关键是他们所在的农村没有“乞讨文化”,感觉乞讨很“丢人”。因此在笔者看来,出现在北京地铁站里的这群“乞讨生意人”,放弃尊严的背后,除了经济状况原因之外,恐怕与当地遗留的“乞讨文化”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对于这些人,驱赶处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必要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同时,有外出乞讨陈旧陋习的农村基层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大力普及宣传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虽不能做到“饿死不乞讨”,但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以有尊严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选项,外出乞讨虽不是在家门口“丢人”,却也是给家乡“抹黑”。宁愿乞求施舍而不愿挺起腰杆劳动,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