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暑期儿童溺亡的悲剧何时能够终结
http://www.scol.com.cn(2018-8-1 8:31:3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米易县一水塘中打捞出5名男童,确认已无生命体征。随后再次发通报称,经多方面调査核实,现查明:系五名儿童相约到该村四社一水塘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经法医检验,符合溺水死亡特征(据7月31日《中新网》)。  

  五条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葬身水塘,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五个孩子的溺亡过程,但可想而知是如何的无助与惨烈。每年夏季的暑假期间,儿童溺亡这几个可怕的字眼就经常出现在媒体报端,既像是一道摆不脱的“魔咒”,又恰如是乡村留守儿童的一场“劫难”。发现及时,或许能捡回一条小命,然更多的则正如这五个孩子一样,待人们看到岸上孩子留下的物品再行施救,溺水者早已魂归他乡。  

  每当出现儿童溺亡事件,很多舆论都在强调家长和监护人要加强监护,甚至把责任归咎于基层政府的防溺水教育不够。但在笔者看来,农村孩子夏季玩水和城里孩子上街过马路一样是再正常不过。所不同的是,城里孩子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比较多,交通安全意识也比较强。因而出现交通事故伤亡的概率也比较低。相反,农村孩子一方面接触水塘湖泊的机会很多,家长再怎么加强监护也是防不胜防。  

  而另一方面,青壮年的常年不在家,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本可以随同青壮年在沟塘湖泊里嬉戏洗澡进而学会游泳的农家孩子,一个个也都变成了“旱鸭子”,而炎热的夏季孩子又很难经得住沟塘湖泊的诱惑,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可能会结伴偷偷的去玩水,出现溺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其实,早在笔者童年时期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长对孩子夏季玩水几乎不设防,因为孩子嬉戏玩水的地方基本都有成人在水里消暑纳凉,即使不会游泳的孩子也极少会溺水。  

  虽然警方通报并没有细说五个孩子是如何结伴到水塘边玩耍溺水的,但不难想象,几个孩子注定是瞒着家长或监护人偷偷而来,在遭遇不测时又没有家长或成年人在一旁,从而导致岸上“鞋子还在人没了”。尽管最近几年每到暑假,无论防溺水教育还是沟塘湖泊的管理都在加强,但儿童溺水事件还是有上升趋势。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儿童溺亡事故更频频见诸媒体。仅靠家长强化监护,对于农村不少留守儿童而言,既不现实也很难办到。十岁上下的孩子有手有脚又顽皮,家长总不能一天到晚拴在裤腰带上。更何况很多家长原本就不在孩子身边。  

  在笔者看来,暑期防儿童溺水,除了强调有条件的家长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用心监护之外,基层政府对辖区内沟塘湖泊的看护要明确责任到人,不能立一块“警示牌”就大功告成。同时村级自治组织也要组织人员对村边附近沟塘湖泊严防死守,只要把水看住,就能避免儿童溺亡事件的发生。另外,也要针对农村儿童离不开水塘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普及防溺水知识教育和游泳既能的传授。实际上,戏水游泳消暑也是一种乡村文化,只是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致使这项防溺水的最基本技能在孩子身上“断层”。尽管坊间有言“淹死都是会游泳的”,但如果孩子个个都像他们的父母长辈一样是“浪里白条”,溺亡事件注定会少之甚少,五男童结伴玩水溺亡的悲剧也肯定不会上演。  

  这正是:五个男童溺水亡,家长悲痛哭断肠。惟愿看住村边水,莫让孩子靠近塘。

  年年暑期有悲剧,教训深刻不能忘。别再只顾多挣钱,暑假带儿在身旁。(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