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网约车目前的困境真属于“阵痛期”吗?
http://www.scol.com.cn(2018-7-27 9:08: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记者调查,进入暑期后,网约车经常出现难打现象,平台经常显示“附近无可用车辆”,有时非高峰时段也需等候半个小时才能打上车。为何网约车变得难打?网约车司机们去哪了?(7月26日《新京报》

  近一段时间,关于网约车式微的消息充斥于媒体。由于各地网约车新政设置的门槛过高导致的网约车数量减少,以至于“打车难”重新抬头,令公众议论纷纷。就像报道中提到的,出租车就在身边也不接单;奖励多但抽成少,使不少网约车司机“心猿意马”并开始分流。有些司机因收入太少干脆跳槽,或去开巡游出租车。多种迹象表明,自从各地网约车新政出台后,网约车不是变得前景可期,而是前景未料。但也有人认为,网约车目前的困境属于“阵痛期”,果真如此吗?

  按“常理”,网约车由原来的“欠规范”到如今“规范”,按说当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令人失望的是,规范后人们感觉打车更不方便,且不仅是“打车难”再现,使乘客闹心,司机的收入也减少。网约车平台为了把网约车和出租车融合,如滴滴就势推出的“智能派单”,虽然是在原来“抢单模式”基础上推出的,但智能派单“亲疏有别”,使出租车就在身边却无法服务。正像不少出租车司机抱怨:“出租车服务不是滴滴的‘亲儿子’。”

  其实,网约车平台的一些新办法,不是目前网约车司机转行、流失造成的“打车难”的主因,而是在于各地网约车新政的门槛过高,导致网约车司机人数在新政后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大城市。当初各地网约车新政陆续台出后,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网约车新政或是遭“架空”,或是司机人数急剧下降后导致“打车难”回归。如今,这些担忧都或猜想变成了现实。这也正是在各地网约车新政满一年的时候,一些城市纷纷修改条例的原因。

  数月前各地网约车新政满“周岁”之时,点赞之声甚少,反而被吐槽声取代。各地网约车新政并未达到预期,想要解决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依旧。于是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媒体把目光集中到了一些地方对网约车的“松绑”上。包括福建泉州、甘肃兰州在内的多个城市,被曝出已松绑了网约车政策。“新政”当然是为了打车更方便,可如果未达到预期,无疑证明新政并不成功。

  7部委联合下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层面确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得到普遍赞赏。然而,各地出台管理细则后,几乎都采取了绝不宽容的态度,把准入条件定得畸高,以至于准入资质苛刻得令人望而却步,把大量有从事此行业打算的司机拒之门外,导致网约车数量巨减。不具有建设性的高门槛,不仅使处于“灰色”运营状态的网约车不断,且打车“两难”困局依旧难以破解。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各地已经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约23万多本,车辆运输证约14万多本。这意味着,大约半年的时间,全国网约车运营证仅增加了约3万本。虽然网约车的“正规化”是大势所趋,目前网约车的困境也被视为“调整期”。可如果不与时俱进地修改新政中过于苛刻的标准,“调整期”变得“遥遥无期”并非危言耸听。

  网约车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如今逐渐规范,实属必然,但“规范”不是让其消失,而是积极帮助其走向正轨。如果出台网约车新政就是要“赶走”网约车,那么打车“两难”仍然是“死结”。如果新政的推出使多数想入行的司机放弃从业,使网约车的“空心化”加剧,那无疑是改革的失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即便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也必须根据实施的效果,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修改。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