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贱卖共享单车昭示共享经济“变天”
http://www.scol.com.cn(2018-7-10 7:27: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天津市王庆坨镇,在2016年乘着共享单车的风口“火”了一把,当时,每天都有货车从王庆坨拉着数千辆共享单车发往全国各地。各个工厂“订单接到手软”,不少工厂迅速扩大产能,期待自行车行业的下一个春天。不过,仅时隔一年,随着多地共享单车“禁投令”的出台和不少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共享单车的订单骤减,不少工厂甚至无法回收尾款,只能依靠卖车勉强度日。(7月9日《北京青年报》)

  从共享单车进入市场,到目前的逐渐式微,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年的时间。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近几年来风生水起,给城市人的外出带来了很大便利,不仅解决了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成为“绿色”出行的一个标志,一时间备受热捧。可以说,在我国目前盛行的所有“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恐怕是最成功的且没有之一,甚至被列入中国“新四大发明”。

  然而,共享单车从开始被热捧到目前逐渐“失宠”,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事实上,到去年秋天,共享单车的投放已经饱和,而现在王庆坨部分自行车厂出现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只不过是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已。其中,共享单车生产企业盈利模式不明确,资本市场使劲砸钱令行业巨头出现,不少地方的“禁止投放”导致的需求收窄,以及市场调控的不及时等,都是“失宠”的重要原因。此外,对共享单车“尝鲜”后,一部分人选择“远视”,就是说,共享单车的固定消费群体尚未形成。

  共享单车,可视为我国共享经济的风向标,它的式微,不仅预示共享经济进入“下半场”,更是对盲目涉足共享经济的一个警示。其实,共享单车从开始到现在,并不具备足够的运营条件,也缺乏一套科学而有效的配套措施,基本都是在打“擦边球”,靠大批量投入产生的投放量维持现状。目前看,我国的共享单车,在规模、效益、影响力等在所有“共享”中最成功。但本该以法律、规则等共建为基础的模式,却仅靠内生动力而缺乏外部支持,能维持多久令人担忧;连投放都成了问题,可见形势多么严峻。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磨合甚至混乱和无序的挣扎后,我国的一些“共享”效益开始显现。共享单车的“中国奇迹”是因为市场巨大,且多数人有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智能手机。然而,共享经济的成功,除了市场空间、供应体系这些表层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满足共享经济的其他要素,如政府管制、全民动员等。缺少任何一项,绝无把共享做大做强的可能。遗憾的是,期待中的“倾力共建”,并没有达到预期。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我国共享经济中最有说服力的“晴雨表”,那么,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王庆坨镇,就是这个晴雨表中的最重要指针。而从那里的全新小拜单车被廉价出售,“回收共享单车并再次出售”已形成产业链,说明我国的共享经济已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我国,从不缺少市场空间,而供应体系中也活跃着众多极想在“共享经济”中分一杯羹的人。于是,政府管制和全民动员,就成了共享经济能否成功甚至可以延续的关键。

  纵观所有成功的“共享经济”(也是“供应经济”)模式,基本都与管制分不开,因为管制本身就含有租金红利。没有管制就会导致无序,甚至带来供应爆炸,王庆坨镇的悲剧,不就是一个例证?盲目跟风,缺乏创新,仅靠模仿,即使大有市场前景的共享,也会由于一哄而上,单纯模仿,扎堆逐利而走向末途。由此,贱卖共享单车昭示共享经济“变天”,而如何应对,恐怕唯有靠创新后的“倾力共建”,才能冲破目前遭遇的“共享”瓶颈。(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