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振兴之道凸显发展理念的特质
http://www.scol.com.cn(2018-5-15 7:48: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读《汶川地震十年启示录》感想之四

  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圆梦之路,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演绎。5月11日《四川日报》发表的《伟大时代铸就不朽丰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启示录》,全方位展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十年来发展振兴的历史成就、城乡面貌的变化以及灾区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读后令人深有感慨。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10年前,地震灾难突如其来、痛彻心腑,震惊世界:家园能否重建,山河能否重振,信心能否重拾?举世瞩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崛起于危难、坚强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不仅交出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答卷,更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之路。10年后,地震灾区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举世惊叹:只有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10年重建波澜壮阔,10年奋斗一往无前,10年发展豪迈雄壮。事实表明,任何一次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后重建,涉及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保持稳定等多项内容,不是简单地复原和修补,而是要着眼长远,夯基础、兴产业、强生态、惠民生,加快振兴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基,这既是一场“强筋健骨”的重生历程,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灾区的发展关键在振兴,出路在振兴,希望也在振兴。面对突如其来的时代考题,党中央、国务院迅疾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为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定向定调。四川的回答更加坚定有力:既要原地起立,更要发展起跳。这是庄严的承诺,更是战斗的号角,是灾后重建鲜明的底色。

  灾后重建,就是一场“赶考”,既要原地起立,更要发展起跳,不能停留在规划里,徘徊在领导讲话中,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灾区,走进落实中。基于此,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四川省委提出“两个加快”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凸显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取向。党的十八大以后,省委提出“两个跨越”奋斗目标: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让灾区的发展振兴,融入了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生动实践,使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相互交融,彰显了一个铁的事实: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遵循,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这一发展理念在灾区10年沧桑巨变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有力彰显。

  回眸这10年,灾区经济划出一条优美的上扬线,与全省GDP增速曲线同步走高,这是重建的10年、振兴的10年、追赶超越的10年。灾区发展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其发展理念的特质,已经明明白白地写进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中,实实在在地写进灾区人民感恩奋进的心田里,真真切切地写进焕发着蓬勃生机的巴蜀大地上,成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最深沉的力量。我们坚信,过去,已由今天接棒;未来,正从今天延展。新时代、新起点,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发展振兴的“四川答卷”,一定会比今天的答卷更精彩,比今天的奇迹更惊艳。(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