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十年看支撑谋发展的信心更从容
http://www.scol.com.cn(2018-5-10 10:55: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二谈巨变下的灾区经济发展新脉动

  “5·12”汶川特大地震临近10年。5月7日,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用一系列数据指标直观呈现灾区发展之变。 (5月8日《四川日报》)

  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10年前,一场吞噬近9万人鲜活生命的8级地震过后,怎么样才能把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破碎山河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如何为遭受重创的经济重新注入活力,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全世界的目光都投放到灾区,全中国人的心都牵挂着灾区,国外媒体甚至忧心断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时间,常常为我们呈现结果,而省略过程。如果说10年前那场深重的灾难让世界震惊,那么10年间的沧桑巨变则让世界震撼。这是不同寻常的10年,是在泪水与汗水中走过的10年。从城乡住房到医院学校,从产业园区到植被河流,灾后重建,是比抗震救灾更为艰巨的任务,涉及城乡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城镇、文化、生态等六大任务,是一场更为复杂、更具挑战的考验。能否尽快完成重建任务,直接关系灾区群众能否早日恢复美好生活,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

  10年,放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对于灾区而言,则是“原地起立”和“发展起跳”的1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特大灾难、特殊困难和复杂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帮助下,四川灾区坚强地挺立起来,顽强地走了过来,变压力为动力,视重建为机遇,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铸造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正如新闻发言人熊建中所表示的,在灾区恢复重建中,要素资源的聚集与释放,支撑了灾区经济快速恢复发展。

  10年间,四川刷新人类应对巨灾的一项又一项历史记录,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人间奇迹!”这是解读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最常见的用语,也是灾区精准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困难与机遇的关系,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实现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的真实写照。丰饶的原野、巍峨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崭新房屋……10年,党的意愿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在这里高度统一,无论是科学救灾,还是科学重建,所累积的成功经验,不仅属于四川、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这是为人类破解“世界性难题”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10年重建,10年跨越,10年辉煌。产业在重建中升级,结构在重建中优化,经济重振,产业重兴,震后10年看支撑,灾后重建过程,就是四川经济布局调整修正的过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走出了一条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之路,源源不断为四川发展注入新动力。10年沧桑巨变向世人昭示:从“破坏”到“重生”,从“旧貌”到“新颜”,改变之间,升腾的是希望,放飞的是梦想,提振的是信心。巨变下的灾区经济发展新脉动,见证了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奇迹,展示了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也让我们从中找到了“重建奇迹”乃至“中国故事”令人信服的历史逻辑和现实答案。(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