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十年看变化百姓的获得感更厚重
http://www.scol.com.cn(2018-5-9 7:53: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谈巨变下的灾区经济发展新脉动

  “5·12”汶川特大地震临近10年。5月7日,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用一系列数据指标直观呈现灾区发展之变。 (5月8日《四川日报》)

  诗以言志,书为心画。事实上,数据也是如此,无声胜有声,幕后总关情。有报道为证:翻阅报告,“是2008年的3倍”出现频率极高。从灾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到工业、服务产业增加值,再到投资消费、居民收入,均为2008年的3倍左右。这一轨迹与全省经济总量变化基本一致,却始终略高于全省。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980.2亿元,是2008年的2.95倍左右。看灾区,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和10个极重灾县(市、区)的GDP分别是2008年的3倍和3.3倍。这些数据,是灾区10年沧桑巨变的见证,是灾区发展振兴留下的身影,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真实体现和真情写照,让百姓的获得感更厚重、更实在、更具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到艰苦卓绝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举国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犹如一块巨大磁石把党和人民紧紧联结在一起。这10年,灾区铿锵前行的步伐,发出了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最强音;合着“当惊世界殊”的中国步伐,我们从中聆听到了灾区“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奋进足音。曾经山河破碎的地震灾区已旧貌换新颜,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是对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惠及人民的最好诠释。

  10年,不畏艰险向前走;10年,百折不挠往前冲。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刻下了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标注着一个伟大的开始。辛苦付出,终有回报。从寒冬岁月到春暖花开,从炎炎夏日到凉爽金秋,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同时,灾区人均GDP水平也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39个重灾和10个极重灾县(市、区)人均GDP分别是2008年的3倍和3.5倍。10个极重灾县(市、区)中,9个县人均GDP在全省县域排名中提升位次。其中,阿坝州茂县提升83位,升位最快。成都都江堰市2017年人均GDP为50654元,是2008年的4.1倍左右,保持较大增量。这是从悲壮中豪迈走来,向世界交出的一份漂亮的“四川答卷”,是亿万人民同心协力创造的“中国奇迹”,是中华民族心手相牵形成的“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和有力彰显。

  灾区10年沧桑巨变,铭刻在巴山蜀水;灾区发展振兴的足音,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从满目疮痍到复活新生,震后10年看变化,是什么样的理念铸造了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奇迹?是什么样的力量谱就了灾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史诗?答案只有一个:“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党执政施政的核心理念,也是灾后重建与发展振兴的“指路明灯”。更厚重、更实在、更具体的“获得感”,提振着人们的信心,也是带来新的希望和梦想。共和国铿锵行进中的灾区足音,更加豪迈坚实,更加昂扬磅礴,必将在新的时代书写四川更美,中国更强的新篇章。(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